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人文 > 学海拾遗 > 正文

皮肤病中医外用散剂

    更新时间:2020-08-31 08:23:46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
摘要:皮肤病中医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掺入膏药或者直接撒布在疮面上的一种常用的外用药剂型。传统的散剂因为常与膏药配合应用

皮肤病中医外用散剂(粉剂)75处方

散剂(粉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掺入膏药或者直接撒布在疮面上的一种常用的外用药剂型。传统的散剂因为常与膏药配合应用,又称为“掺剂”。皮肤科现在通常称散剂为“粉”、“面”、“丹”、“散”等,一般将由单味药制成的细面称为“面”或“粉”,如:黄柏面、枯矾面、滑石粉等;将复方研制成的药粉称为“散”,如:二妙散、如意金黄散;也有将散剂称为“丹”的,如:红升丹、白降丹、八宝丹等。
中药散剂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和矿物,也有用虫类动物干燥的尸体制成的。散剂的制成通常采用机械物理的裁截、研磨等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药物研磨成不同粗细的粉末,再过绢罗或马尾罗。现代制药工业通常采用过样筛的方法制成散剂,即按每平方厘米筛眼的目数,形成不同粗细的粉末。
一、散剂的要求
皮肤科外用散剂必须首先将药粉混合均匀,量取准确。由于散剂直接作用于皮肤上,这就要求散剂过80~120目的样筛,保持干燥,以避免物理、化学性的刺激和药物因受潮而变质。为了保证复方药物混合均匀,含量准确,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如处方中含有红升丹、轻粉、雄黄等药物时,要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将药物混合均匀,质量重的中药要同质量轻的中药混合均匀,可采用过样筛的方法配制。
二、散剂的功能
(一)收湿拔干
将散剂撒布于皮肤表面,能将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定的渗液收湿拔干,从而起到干燥的作用。但对于渗出液较多的皮损应忌用这种方法,以防止形成药痂。
(二)散热作用
散剂的结构是不同程度的颗粒,极小颗粒的干燥药粉撒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加上中药的清凉解热的药理作用,可降低皮肤炎症部位的温度,使小血管收缩,红肿迅速消退,起到清热消炎的作用。散剂的颗粒愈小,其散热的作用愈大,如痱子粉便可用于痱子的治疗,以协助散热消炎。
(三)防止感染
在无渗液的皮损上撒布大量散剂,能使患处少受或免受外界摩擦刺激,并能折射光线,从而使皮损免受光线的损伤,防止感染的发生。
(四)生肌长肉,消除疣赘
有些散剂作用于疮疡及一些皮损上,具有平胬、腐蚀、消疣赘及生肌长肉的作用,如:红升丹、枯矾面、生半夏面等。
(五)护肤作用
粉剂可适当隔绝外界的摩擦刺激,具有一定保护皮肤的作用,如滑石粉等撒布在皮肤上,便可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三、散剂的适应证
1﹒由于散剂具有安抚收湿、清热凉血的作用,常用于痱子、急性红斑、丘疹而无明显渗出的各种皮炎,如:急性红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2﹒散剂具有收湿拔干的作用,可用于多汗症及夏季皮肤皱褶的接触面。脚气收干药粉还可用于渗出性脚癣的治疗。
3﹒应用油膏及糊剂的皮损,涂药后若再撒布些散剂,可加强药物的吸收作用,减少外界及衣物对皮损的摩擦。
四、散剂的使用方法
(一)撒布
用棉签蘸药粉轻扑患处,如滑石粉、痱子粉的使用。
(二)水调外擦
用水(也可采用蜜水、茶水)将散剂调匀外擦,或用新鲜植物药汁蘸药粉外擦,如颠倒散、龟板散等的使用。
五、使用散剂的注意事项
1﹒配制散剂要过100目左右的样筛,药粉要保持干燥,以避免对皮损的不良刺激。
2﹒有渗出液分泌物及脓性皮损忌用散剂,因为散剂容易与渗出液结成药痂,会导致继发感染,而且散剂对糜烂面有较大的刺激性。
3﹒干燥皲裂性皮损忌用散剂,以防止进一步拔干脱水,使皮损加重。
4﹒毛发部皮损使用散剂,因不易被清除,也不应使用。
5﹒含淀粉类的散剂,忌用于腋窝、腹股沟、乳房下及阴部、肛周等部位,因在皱褶及多汗区使用含淀粉类散剂,会使药物与汗液混合,药物粘附于皮损,腐败分解,产生毒素,会加重对皮损的刺激。
六、散剂常用方剂(共计75方剂)
1﹒祛湿散
组成:黄柏10g,黄芩10g,寒水石20g,青黛5g。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主治: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用法:直接撒扑或用植物油调敷。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
来源:张作舟经验方。

2﹒脚气散(处方1)
组成:枯矾10g,硫黄3g,滑石粉50g,冰片1g。
功能:除湿杀虫敛汗。
主治:渗出性手足癣等。
用法:撒布于患处。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来源:张作舟经验方。

3﹒脚气粉(处方2)
组成:樟脑20g,水杨酸50g,氧化锌100g,硼酸100g,薄荷脑10g,滑石粉720g。
功能:收敛、吸湿、止痒、消炎。
主治:汗疱型、擦烂性足癣。
用法:外撒。
制法:先将樟脑与薄荷脑研磨液化后,加入少量滑石粉研匀,再分次将水杨酸、硼酸及氧化锌加入研匀,最后逐次加入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来源:《制剂手册》。

4﹒黄石散
组成:黄柏面10g,滑石30g。
功能:清热收湿。
主治:湿疹及皮炎有继发感染者。
用法:直接撒布于患处。
来源:张作舟经验方。

5﹒祛湿药粉(祛湿散)
组成:川黄连25g,川黄柏25g,黄芩150g,槟榔100g。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婴儿湿疹。
用法:直接撒扑,或用植物油调敷或配制软膏用。一般丘疹样或有少量渗出液的皮损,可以直接撒扑或用鲜芦荟蘸药外搽,流水多或脓汁多者可用油调外用,暗红干燥脱皮者可用药粉配成软膏。
制法:研极细粉末。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阴疮禁用。

6﹒化毒散
组成:黄连面、乳香、没药、川贝母各60g,天花粉、大黄、赤芍各120g,雄黄60g、甘草45g、冰片15g、牛黄12g。
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脓疱疮及有继发感染的皮炎、湿疹等。
用法:直接撒扑或用植物油调敷。
制法:除雄黄、冰片、牛黄另研细末外,余药共研末,与前三味混合即成。
来源:市场方。

7﹒新三妙散
组成:黄柏面300g,寒水石面150g,青黛面30g。
功能: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婴儿湿疹、过敏性皮炎、脓疱病。
用法:直接撒扑,或用鲜芦荟蘸搽,或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用。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8﹒止痒药粉
组成:老松香30g,官粉30g,枯矾30g,乳香60g,轻粉15g,冰片6g,密陀僧15g,炉甘石30g。
功能:祛湿收敛,杀虫止痒。
主治:脓疱疮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用法:装入布袋外扑皮损或用油调外敷,也可配成5%~20%软膏外用。
制法:研细末。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本药有一定刺激性,对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黏膜病损慎用。对汞过敏者禁用。

9﹒青黛散
组成:青黛粉15g,黄柏面15g,滑石粉60g。
功能:收干止痒,清热定痛。
主治:脓疱疮、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痱子。
用法:直接撒扑外用。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10﹒止痒散
组成:滑石粉30g,寒水石15g,冰片2g,雄黄3g,明矾3g。
功能:杀虫止痒。
主治:虫咬皮炎等。
用法:直接撒扑或用植物油调敷。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
来源:经验方。

11﹒新青黛散
组成:青黛18g,牙硝18g,朱砂18g,黄连10g,黄柏10g,生玳瑁2g,雄黄1g,牛黄1g,冰片0﹒3g,硼砂1g。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定痛。
主治:口腔溃疡、扁平苔藓。
用法:直接外用口腔疮面上。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12﹒龙骨散
组成:龙骨100g,牡蛎100g,海螵蛸100g,黄柏500g,雄黄100g,滑石粉30g。
功能:解毒收敛。
主治: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趾间足癣。
用法:直接扑上或油调外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化脓性的陈旧肉芽疮面禁用。

13﹒平胬散
组成:乌梅10g,煅石膏3g,轻粉3g,月石6g。
功能:祛湿收敛,平胬肉。
主治:各种疮面水肿肉芽增生。
用法:直接撒布水肿胬肉的疮面上,纱布压扎。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新鲜疮面脓毒未净者勿用。对汞过敏者禁用。

14﹒粉色干燥药粉
组成:樟丹180g,五倍子250g,枯矾120g,上官粉120g,轻粉120g。
功能:祛湿收敛,固皮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头癣。
用法:与其他药粉合用撒扑或油调成糊剂用。常用量为5%~20%。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本药粉有一定刺激性,凡新发湿热性皮肤病、溃烂疮面及黏膜损害部慎用。对汞过敏者慎用。

15﹒紫色消肿散
组成:紫草15g,赤芍30g,当归60g,贯众6g,升麻30g,白芷60g,荆芥穗15g,紫荆皮15g,草红花15g,儿茶15g,红曲15g,羌活15g,防风15g。
功能:散风活血,化瘀消肿。
主治:慢性丹毒肿胀,红斑性结节性疾患。
用法:单独或与其他药粉混合应用。常用蜂蜜调或荷叶煎水调和外用。
制法:研细末。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疖、痈、疽初起毒热盛者勿用。

16﹒收干生肌药粉
组成:乳香面30g,没药面30g,琥珀面6g,血竭面12g,儿茶面15g,水飞甘石面20g。
功能:收敛止疼,固皮生肌。
主治:烫灼伤、女阴溃疡、下肢慢性溃疡、疮面脓毒已尽者均可用。
用法:薄敷于疮面或制成药捻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痈、疖疮面脓毒未净者慎用。

17﹒生肌散
组成:象皮3g,没药3g,乳香3g,血竭3g,龙骨3g,儿茶3g,冰片1g,赤石脂3g。
功能:生肌长肉,止痛收敛。
主治:慢性顽固性溃疡、下肢溃疡、放射性溃疡。
用法:直接撒布疮面,或配制成软膏外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疔、痈溃后脓毒未净的疮面勿用。

18﹒痱子粉
组成:冰片3g,薄荷冰3g,甘石粉15g,滑石粉30g,黄柏6g。
功能:清热敛汗,解毒止痒。
主治:痱子、尿布皮炎。
用法:直接扑撒。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19﹒小儿痱子粉
组成:樟脑8g,薄荷脑8g,氧化锌24g,硼酸140g,升华硫20g,滑石粉800g。
功能:吸湿、止痒、收敛、消炎。
主治:小儿痱子、痱毒。
用法:撒布皮损。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置乳钵中研磨共熔,再分次加入升华硫、氧化锌、硼酸研匀,最后分次加入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来源:《制剂手册》。

20﹒腋臭散
组成:密陀僧240g、枯矾60g。
功能:敛汗,除臭。
主治:腋臭,手脚多汗。
用法:治疗腋臭用药粉干扑两腋下,每日1次。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此药切勿入口,对铅过敏者禁用。

21﹒二白散
组成:白石脂30g,白蔹30g,苦杏仁30g。
功能:祛湿散风化瘀。
主治:痤疮、酒渣鼻。
用法:用鸡蛋清调药外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慎勿入目。

22﹒搽绿药粉
组成:硼砂100g,自然铜30g。
主治:神经性皮炎及角化过度类皮损。
用法:用黄瓜蒂、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用,或配成10%软膏外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溃疡疮面勿用。

23﹒搽黄药粉
组成:栀子30g,雄黄12g,朱砂12g,轻粉12g。
功能:祛风止痒,剥脱上皮。
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用法:用黄瓜蒂、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用,或配成10%软膏外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溃疡疮面及对砷汞过敏者勿用。

24﹒青白散
组成:青黛30g,海螵蛸末90g,煅石膏37g,冰片3g。
功能: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主治:羊胡疮、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用法:撒布于患处,渗水不多,用麻油调。
制法:先将青黛研细,再加入海螵蛸研末,后加煅石膏末研和,最后将冰片研细研匀混合。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25﹒颠倒散
组成:大黄120g,硫黄120g。
功能:清除油腻,清热活血。
主治:酒渣鼻、痤疮、脂溢性皮炎。
用法:用凉开水或胡萝卜、鲜芦荟蘸药粉涂擦。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样筛。
来源:《医宗金鉴》。
备注:勿入口与目。

26﹒龟板散
组成:龟板面30g,黄连10g,红粉1﹒5g。
功能:收湿清热,去腐解毒。
主治:黄水疮及其他皮肤病有继发感染者。
用法:直接撒布于患处。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来源:成药。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

27﹒金黄散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16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64g,天花粉320g。
功能: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
主治:丹毒、疖肿等。
用法:用葱汁、酒、麻油、蜜、菊花露、银花露、丝瓜叶捣汁调敷。
制法:共研细末,过80~100目筛。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8﹒湿疹散
组成:黄芩、煅石膏各50g,寒水石250g、五倍子125g。
功能:安抚解毒,收敛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皮炎和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细菌、真菌引起的)。
用法:外扑,或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末。
来源:经验方。

29﹒增色散
组成:雄黄、硫黄、雌黄、密陀僧各6g,冰片3g,麝香、斑蝥各0﹒6g。
功能:刺激色素生长,调和气血。
主治:白癜风。
用法:用新鲜茄蒂、黄瓜、胡萝卜等任选一种,蘸药末擦损害区,1日3次。
制法:将上药分别研极细末,兑入混合,瓶贮,勿令泄气。
来源:经验方。
备注:黏膜皮肤交界处的部位慎用。头面部要采用米醋调擦。皮肤过敏者忌用。

30﹒大黄散
组成:大黄、苍术、黄柏各等份。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主治:丹毒、疖肿、脓疱疮等。
用法:取金银花或菊花煎汁,或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擦。亦可用植物油调涂。
制法:研细末。
来源:经验方。

31﹒九一丹
组成:煅石膏9g,升丹1g。
功能:祛腐,生肌。
主治:溃疡伤口脓腐未尽。
用法:将药粉撒在伤口上,外涂相应软膏,一天一换。
制法:各研细末后,兑入混匀,放在棕色瓶中贮藏,勿晒太阳。
来源:《医宗金鉴》。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

32﹒珠黄散
组成:牛黄、珍珠各等份。
功能:解毒生肌。
主治:黏膜溃疡等。
用法:吹药于患处。
制法:研极细粉末,贮存瓶内。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3﹒养阴生肌散
组成:雄黄、青黛、甘草、冰片各2g,牛黄、黄柏、龙胆草各1g。
功能:清热养阴,生肌止痛。
主治:口糜、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用法:取少许外擦于口腔黏膜损害处,每日2~4次。
制法:共研细末。
来源:北京医学院口腔医院经验方。

34﹒玉盘散
组成:白牵牛10g,甘松10g,香附10g,天花粉10g,藁本5g,白蔹5g,白芷5g,白附子5g,官粉5g,白及5g,大黄15g。
功能:调气退斑。
主治:雀斑、粉刺等。
用法:水调擦面。
制法:研细末。
来源:《疡医大全》。

35﹒四白散
组成:糯米350粒,巴豆5个。
功能:点痣去斑。
主治:雀斑、黑痣。
用法:针挑开,外搽之。
制法:布包用石灰水煮,如糊,点敷患处。
来源:《外科大成》。

36﹒盘玉散
组成:黄柏、红枣(煅存性)各15g。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湿疹类皮肤病。
用法:外搽。
制法:研细末,用植物油调。
来源:《医宗金鉴》。

37﹒五虎丹
组成:水银、白矾、清矾、牙硝各180g,食盐6g。
功能:腐烂瘤体。
主治:皮肤恶性肿瘤。
用法:用糨糊调和,点在肿瘤创面上,或用米饭赋形,搓成锭剂(宽、长各2~3cm),插在肿瘤上,待其肿瘤坏死脱落,再按溃疡创面处理。
制法:将上药制成药粉,放在乳钵内共研至不见水银为度,再放入炼铜砂罐内加温,蒸发水分,使成“丹胎”,然后将砂罐倒置于瓷碗内,盐水石膏封口,放入荷叶水坛口上,坛内盛水约10kg,坛上放炭火约2小时,冷却瓷碗取丹,以白色结晶为佳。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方。

38﹒消癌散
组成:红矾、红粉、紫硇砂、天花粉、达克罗宁各5g。
功能:祛腐攻毒。
主治:皮肤肿瘤等。
用法:用2%的丁卡因或2%奴佛卡因溶液调成的消癌散在肿瘤创面涂一层,外盖纱布,一日换1次,或2~3日一换。
制法:依法制成药粉。
来源:旅大方。

39﹒雄黄四黄散
组成:石黄、雄黄、硫黄、白附子、雌黄、川槿皮各等份。
功能:杀菌止痒。
主治:花斑癣、白癜风。
用法:外搽或用酒调。
制法:研细末。
来源:《外科正宗》。
备注:对砷汞过敏者忌用。

40﹒狐臭粉
组成:寒水石、密陀僧等份。
功能:避秽祛臭。
主治:狐臭、体气。
用法:外扑,一日2~3次。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筛。
来源:经验方。
备注:对铅过敏者忌用。

41﹒五香散
组成:沉香、檀香、木香、零陵香、麝香各等份。
功能:芳香避臭,杀虫除毒。
主治:体气、紫白癜风(花斑癣)。
用法:外扑或水调外搽患处。
制法:研细末。
来源:《外科正宗》。

42﹒密陀僧散
组成:硫黄6g、雄黄6g,蛇床子、密陀僧各3g,轻粉1﹒5g。功能:祛风杀虫。
主治:白驳风、汗斑、足癣等。
用法:醋调搽或干扑患处。
制法:研细末。
来源:《医宗金鉴》。
备注:皮肤过敏者忌用。

43﹒解毒雄黄散
组成:雄黄4g,硫黄6g。
功能:解毒止痒。
主治:血风疮。
用法:外搽。
制法:研细末。
来源:《外科正宗》。

44﹒回阳生肌散
组成:人参15g,鹿茸15g,雄黄1﹒5g,乳香30g,琥珀8g,京红粉3g。
功能:回阳生肌,止痛收敛。
主治:结核性溃疡、慢性顽固性溃疡及属于阴疮久不收口者。
用法:薄撒于疮面上,或制成药捻用。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备注:火毒疮疖,属于阳证脓毒未净者及汞过敏者禁用。

45﹒二妙散
组成:苍术500g,黄柏500g。
功能:清热燥湿。
主治: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湿疹、脓疱疮、丘疹样荨麻疹。
用法:直接干撒或植物油调上。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丹溪心法》。
备注:对湿热性皮肤病薄敷。

46﹒三妙散
组成:苍术500g,黄柏500g,槟榔500g。
功能:清热除湿,解毒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湿疹、脓疱疮、丘疹性荨麻疹。
用法:直接干撒、鲜芦荟蘸药或用植物油调上。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备注:对湿热渗出性皮损宜薄敷。

47﹒雄黄解毒散
组成:雄黄30g,寒水石30g,生白矾120g。
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多发性毛囊炎、脂溢性湿疹及蚊虫咬伤。
用法:可单独撒布或与他药混匀植物油调上。也可加入酒剂中或其他软膏中外用,一般浓度为5%~20%。
制法:研细末,过100目。
来源:《证治准绳》。
备注:凡疖、痈破后新鲜疮面勿用,勿入目内。

48﹒甲宇提毒粉
组成:什净轻粉30g,京红粉30g,朱砂9g,血竭12g,琥珀9g,麝香0﹒9g,冰片6g。
功能:化腐提毒,生肌长肉。
主治:疮疡瘘管。
用法:外用。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房芝萱外科经验》。

49﹒清吹口散
组成: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薄荷、黄柏、黄连、煅月石、冰片。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口舌生疮等。
用法:洗漱净口腔,用药管吸入患处。
制法:共研细末。
来源:《中医皮肤诊疗学》。

50﹒花蕊石散
组成:花蕊石30g,西月石10g,枯矾20g,滑石粉40g。
功能:燥湿止痒。
主治:血管瘤。
用法:外扑。
制法:分研极细末,和匀。
来源:《医宗金鉴》。

51﹒三黄散
组成:生地黄、蒲黄、牛黄、冰片。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丹毒等。
用法:外敷。
制法:扁柏叶汁调敷,或植物油调匀。
来源:《疡医大全》。

52﹒黄灵粉
组成:黄升25g,硫黄50g。
功能:增加色素,调和气血。
主治:白癜风。
用法:外搽。
制法:研细末,用镇江醋调匀,随用随调。
来源:经验方。

53﹒翠云散
组成:铜绿15g,胆矾15g,轻粉30g,煅石膏30g。功能:祛湿止痒。
主治:湿疮、平疮。
用法:湿疮干掺,干疮则用公猪胆汁调涂。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外科正宗》。

54﹒玉肌散
组成:绿豆250g,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0g。
功能:祛风退斑。
主治:白屑风、酒刺、雀斑等。
用法:研细末,每次2匙,洗面时用。
制法:共研细末。
来源:《外科大成》。

55﹒铜绿散
组成:铜绿、石膏、枯矾、松香。
功能:燥湿、止痒、杀虫。
主治:体癣、臀癣等。
用法:同青黛散混合,随病情轻重加减。
制法:用植物油调搽。
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引《中医外科学讲义》。

56﹒清凉粉
组成:六一散120g,梅片12g。
功能:散风止痒,清凉收汗。
主治:痱子等。
用法:直接外扑。
制法:研细末。
来源:经验方。

57﹒穿粉散
组成:轻粉、穿山甲、铅粉、黄丹各10g。
功能:清热渗湿。
主治:旋耳疮、黄水疮。
用法:植物油调成糊状。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医宗金鉴》。
备注:对铅、汞过敏者忌用。

58﹒解毒丹
组成:青黛6g,黄柏6g,煅石膏60g。
功能:解毒祛湿。
主治:湿疹、急性过敏性皮炎。
用法:植物油调成糊状。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简编》。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

59﹒玉容散
组成:白牵牛、团粉、白蔹、白细辛、甘松、白鸽粪、白及、白莲蕊、白芷、白术、白僵蚕、白茯苓各30g,荆芥、独活、羌活各15g,白附子、鹰条白、白扁豆各30g,防风15g、白丁香30g。
功能:退黑去斑。
主治:黧黑斑、黑变病、黄褐斑、雀斑、粉刺等。
用法: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搽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1次。
制法:共研细末。
来源:《医宗金鉴》。

60﹒石珍散
组成:煅石膏30g,真轻粉30g,青黛10g,黄柏10g。
功能:解毒、收水、生肌。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涂。
制法:先用甘草煎水外洗,将上述诸药共研细末,用植物油调匀。
来源:《疡医大全》。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

61﹒月白珍珠散
组成:青缸花1﹒5g,轻粉30g,珍珠10g。
功能:祛腐生肌。
主治:女阴、龟头黏膜溃疡。
用法:直接撒在患处,或用鸡蛋清调敷。
制法:研细末。
来源:《医宗金鉴》。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

62﹒六星丹
组成:儿茶10g,雄黄5g,冰片0﹒5g,轻粉5g,滑石10g,血竭5g。
功能:除湿,解毒,生肌。
主治:连续性指端皮炎等。
用法:外搽。
制法:研细末,植物油调匀。
来源:《洞天奥旨》。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药量由医者酌定。

63﹒大枫丹
组成:大枫子肉50g,土硫黄20g,枯矾10g,明雄10g。功能:润肤,杀虫,止痒。
主治:手癣、体癣、疥疮。
用法:外搽,将药混匀包入纱布搽手。
制法:研末,油调。
来源:《血证论》。
备注:药量由医者酌定。

64﹒柏黛散
组成:黄柏30g,青黛10g,煅石膏15g,飞滑石20g。
功能: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主治:湿疹、皮炎。
用法:外搽。
制法:研细末,植物油调匀。
来源:《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备注:药量由医者酌定。

65﹒陀僧枯矾散
组成:密陀僧、枯矾各10g,花蕊石20g。
功能:收水止痒。
主治:手足缝流水、浸渍等。
用法:外搽患处,一日2~3次。
制法:研细末。
来源:经验方。
备注:对铅过敏者慎用。

66﹒真君妙贴散
组成:明净硫黄10g,荞面5g,白面5g。
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疥疮。
用法:清水微拌,外敷或干扑。
制法:研细末,或用油调匀。
来源:《外科正宗》。

67﹒五倍五石散
组成:五倍子6g,煅石膏、花蕊石、钟乳石各12g,滑石、炉甘石各
15g。
功能;收湿,祛臭,生肌。
主治:多汗症、腋臭。
用法:外扑或外敷。
制法:研细末或油调匀。
来源:经验方。

68﹒牛角散
组成:牛角尖、水龙骨、松香、轻粉各等量。
功能:软坚散结。
主治:胼胝等。
用法:敷贴。
制法:研细末,用凡士林按25%浓度调成软膏。
来源:《外科大成》。

69﹒冰硼散
组成:元明粉15g(风化),朱砂0﹒5g,硼砂15g(炒),冰片0﹒5g。
功能: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舌肿痛、口腔溃疡。
用法:用吹药器喷入。
制法:研极细末。
来源:《医宗金鉴》。
备注:对汞过敏者忌用。

70﹒甘石散
组成:炉甘石、石决明、煅龙骨各30g,熟石膏、松花粉各60g,枯矾15g,冰片6g。
功能:收水止痒。
主治:湿疹、渗出性皮炎。
用法:外扑。
制法:研细末。
来源:经验方。

71﹒鸡眼膏(粉)
组成:水杨酸10g,盐酸普鲁卡因5g,樟丹5g,乌梅肉5g,蔗糖50g。
功能:腐蚀角质赘生皮损。
主治:鸡眼、胼胝。
用法:先用胶布按鸡眼大小剪一洞,粘套在鸡眼上,使鸡眼露在胶布洞上,将鸡眼膏厚涂鸡眼皮损上,再用胶布覆盖固定,4天换药1次,待脱落为止。
制法:先将乌梅肉剪成细碎渣备用,另取普鲁卡因粉、樟丹在乳钵中研细,再加水杨酸粉、乌梅渣,共同研匀,尽量将乌梅研细,再加蔗糖并滴入少量酒精,用力研细,成黏稠物。
来源:张作舟经验方。

72﹒古月粉
组成:胡椒适量。
功能:杀虫止痒。
主治: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用法:外扑。
制法:研细末。
来源:经验方。

73﹒抑阴散
组成:草乌2份,南星、狼毒、白芷、独活各1份。
功能:回阳抑阴,温化寒湿。
主治:寒性脓疡。
用法:葱白水或蜂蜜调敷。
制法:研细末。
来源:《外科全生集》。
备注:切勿入口。

74﹒发际散
组成:五倍子末310g,雄黄末30g,枯矾末30g。
功能:灭菌止痒,收湿化毒。
主治:毛囊炎、脓疱疮、湿疹感染。
用法:毛囊炎用香油或醋调敷疮上,脓疱疮或湿疹感染,与湿疹粉等两混合,香油调搽。
制法:先将雄黄及枯矾研细,后加五倍子末研和。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75﹒四黄散
组成:大黄末15g,黄柏末15g,雄黄末15g,硫黄末15g。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发际疮(毛囊炎)、疖肿、脓疱疮。
用法:麻油调搽。
制法:以上共研细末。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学海拾遗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