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脊穴、骨关节特定穴、阿是穴、经外奇穴,钩针技术
更新时间:2018-03-09 15:48:35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
摘要:钩活术技术是在新夹脊穴、华佗夹脊穴、骨关节特定穴、阿是穴、十二正经腧穴、奇经八脉腧穴、经外奇穴等全身穴位点,利用钩鍉针,采取
钩活术技术是在新夹脊穴、华佗夹脊穴、骨关节特定穴、阿是穴、十二正经腧穴、奇经八脉腧穴、经外奇穴等全身穴位点,利用钩鍉针,采取钩治、割治、挑治、针刺、放血等五法并用的一种无菌操作技术。常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骨关节病、软组织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定位:新夹脊穴(见图1)的定位是在华佗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
新夹脊穴的定位规律:新夹脊穴是根据脊椎的发病规律而命名的,穴位计数为解剖体位自下向上升序排列。例如:颈椎的第七椎在颈椎排列顺序中在最下方,是载荷量最大的椎体,易发病,故将颈一穴定为此处。顺延向上颈二、颈三穴处椎体载荷量逐渐减小,发病的几率亦随之降低,但在治疗操作上的难度却逐渐增大。胸椎和腰椎及骶尾椎处的定位规律也是如此。
颈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6寸,左右各一。
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8寸,左右各一。
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0寸,左右各一。如:
颈一穴:第七颈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6寸,左右各一。
颈二穴:第六颈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6寸,左右各一。
颈三穴:第五颈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6寸,左右各一。
胸十二穴: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8寸,左右各一。
胸十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8寸,左右各一。
胸十穴: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0.8寸,左右各一。
腰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0寸,左右各一。
腰二穴: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0寸,左右各一。
腰三穴:第三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0寸,左右各一。
图1 新夹脊穴示意
图2 巨颈胸型、微类1.2cm钩鍉针
(二)选穴原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治疗穴。
(三)钩鍉针针具:钩鍉针有钩头、钩身、钩柄、钩尾四位之分(见图2)。
针具四位:
图3 钩头示意图
钩头:是钩鍉针最顶端的弧形结构,由钩尖、钩刃、钩弧、钩板四位组成(见图3),在各型中有弧形和大小的变化。
钩身:是指钩鍉针钩头与钩柄之间的结构,在各型中有粗细长短的变化。
钩柄:钩柄为钩身与钩尾(定位椎)之间的结构,在钩鍉针中为最庞大部分,柄乃手柄,是操作医师手持部分。
钩尾:位于钩鍉针的尾部,又称定位锥,是一个圆锥形结构,最末端是一个小圆平板,结构特殊,功能特别,在各型中有所变化。
(四)体位:俯卧位、俯伏坐位(见图4)
图4 俯卧位、俯伏坐位示意图
(五)操作方法:
以钩提法为主。钩提法指钩鍉针按所使用的进针法进入皮肤(真皮)后,施治时先钩后提拉、再钩再提拉,循序渐进,达到钩治、割治、挑治、针刺、放血五法并用的操作手法。使用的钩鍉针主要是巨类的腰型、颈胸型、穴位型、钩鍉针和中类内板型、微类内板型钩鍉针。进入皮肤(真皮)后,其再操作的方法又分为垂直钩提法、扇形钩提法、菱形钩提法、倒八字钩提法。另外还有钩割法、强刺法、画圆法、鸟啄法、旋转法、钩划法、分离法、捣碎法。
(六)操作步骤
根据不同的病种采用相应的体位,确定钩治穴位点。
1.局部消毒
常规局部消毒,常规铺盖洞巾。
2.局部麻醉
用0.25%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视钩治部位的深浅,每处注射2~4ml,2~3分钟后即可操作,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3.进针钩治
包括钩治、割治、挑治、针刺四法。左手固定腧穴局部皮肤,确保刺入位置的准确,右手持钩鍉针,钩鍉针钩尖垂直于皮肤,根据具体穴位的解剖位置调整角度。钩治进入的方向,是本椎体的关节突关节,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做钩提动作,边钩提边深入,进入筋膜层,使局部筋膜张力、压力降低,术者手下感到基本畅通,即达到治疗目的。
4.出针
手法完成后,沿原路径缓慢退出皮肤。
5.局部放血
即放血法。钩治后术者双手挤压腧穴周围的组织排出局部瘀血,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
6.无菌包扎
对针孔进行无菌包扎4天,防止感染。
(七)疗程
钩活术治疗颈椎病,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
二、常见疾病的钩活术治疗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处仅介绍项痹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本病多由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颈部疼痛、兼上肢放射痛,活动受限,甚则影响正常活动为临床表现。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钩治穴。
【治则治法】祛风除湿,舒经活络。采用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颈一穴+颈二穴。配穴:天髎、秉风、臑俞、手三里、曲池。
【操作手法】钩提法。
【特别提示】
1.钩治手法轻柔,严格控制钩治范围。
2.钩治时,严格控制深度,以达到浅筋膜层为度。
3.在钩治程度上,达到基本畅通即可停止操作。
(二)项痹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此处仅介绍项痹病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本病因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虚),或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所引起,表现为颈部僵硬、头晕目眩、甚至恶心呕吐,症状与颈部体位有关。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钩治穴。
【治则治法】舒筋活血,除眩定晕。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风府+颈三穴。配穴:四神聪、头维。
【操作手法】钩提法。
【特别提示】同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此处仅介绍腰痛病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钩治穴。
【治则治法】祛风止痛,活血通络。采用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腰一穴+腰二穴。配穴:环跳、承扶、殷门、足三里。
【操作手法】钩提法。
【特别提示】钩治后,相对卧床4天。30天内,避免弯腰负重。
(四)腰痛病(腰椎管狭窄症)
此处仅介绍腰痛病中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腰痛伴有下肢疼痛麻木沉重,间歇性跛行,症状逐渐加重。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钩治穴。
【治则治法】祛风止痛,活血通络。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腰三穴+腰二穴。配穴:环跳、血海、委中、足三里、下巨虚。
【操作手法】钩提法。
【特别提示】钩治后,相对卧床2天。
三、禁忌症
1.脊柱感染性疾病患者。
2.出血性疾病及凝血障碍性疾病患者。
3.脊柱及脊髓肿瘤患者。
4.局部皮肤有破损及感染者。
5.孕期、哺乳期妇女。
四、注意事项
(一)针具注意事项
1.一人次一消毒,规范灭菌。
2.注意保护钩尖,防卷刃及变形,如果变形,切忌再用。
(二)钩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手法轻柔,切忌用蛮力,以免损伤正常组织和钩针折断。
2.应该严格掌握钩治在筋膜层。
3.排除针眼里的渗血,并进行有效止血后,方可包扎。
4.用无菌棉球放在针孔上,加盖无菌敷料或敷贴4天。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学海拾遗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