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人文 > 学海拾遗 > 正文

蚩尤不开心 巫师说其法术皆是老君所授

    更新时间:2016-02-29 10:15:50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早在东汉张陵于蜀中传教的时期,就奠定了在少数民族中传道的格局。张陵倡行的教化“四夷”的思想,为后代道门人士所遵行,在历代道教的
一、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道教神祇
道教历来都在少数民族中有较深的影响。
早在东汉张陵于蜀中传教的时期,就奠定了在少数民族中传道的格局。张陵倡行的教化“四夷”的思想,为后代道门人士所遵行,在历代道教的经典中,都有关于吸纳少数民族入道的教义。唐宋时期科仪经书的“出官”仪格,都有请出“四夷”神将吏兵的内容,说明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包括少数民族的神祇。
唐代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有“治化中国,旁摄四夷”之说。
明代道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卷六十六说:“凡人世四夷八蛮、九州十道、六戎五狄”之人,都在道教的救度范围。
明代张宇初 《岘泉集》,亦立有“道化四夷品”。
 
四夷图(资料图)
道经中所谓的“四夷”,其实是沿袭儒家的说法,用以泛指中原周边各少数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合称为“四夷”。
傩坛神祇具有明显的道教化特征
以贵州湄潭县抄乐乡的傩坛香位谱为例,香位谱是代替三清图等神案的牌位,其中供奉有元始天尊、玉皇、太上老君、三清大道、五岳五天、张天师、真武、三元将军等道教神祇,还包括“东九夷”、“南八蛮”、“西六戎”、“北五狄”等道教神兵。居于傩坛神谱最高的是玉皇大帝,其下第二系列的道教神祇有李老君、张天师、紫微大帝。
傩坛的祭祀以祈求丰产为目的,民间的冲傩还愿是为求子、除病、祈寿举行的宗教民俗活动。傩坛迎请五猖兵马镇坛驱邪的“祭猖”,沿袭道教请神科仪请四夷兵马的仪格,要“统领东方青帝九夷兵、南方赤帝八蛮兵、西方白帝六戎兵、北方黑帝五狄兵、中央黄帝三秦战鼓兵马一切神祇,降赴法坛,证盟和山酬神功德”。
南北朝道经 《无上秘要》 卷五十载:斋醮科仪的“出官”仪格,就要请出“东九夷胡老君,南八蛮越老君,西六戎氐老君,北五狄羌老君,中央三秦伧老君”。
贵州湄潭县傩祭仪式“开坛”、“差兵发马”的招兵,仪式中要招请的五方四夷兵马,与道教斋醮请神招四夷兵马的科仪如出一辙。
傩文化中傩祭的坛场 以面具祀神和傩戏表演为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家、仡佬、布依、苗、瑶、侗、水、彝、佤、白、壮、哈尼、纳西、门巴、基诺、藏等民族都保存着傩祭习俗。
 
傩戏面具(资料图)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坛俗称为桃源洞,民间有所谓安洞柱,插洞条,俨成三洞之说。
举行傩祭要在事主家中搭设坛场,法师们称之为彩插桃源,建立泰山胜景。桃源洞是掌坛师祭祀行法的场所,其实道教的坛场也有洞的意蕴,因为道教的洞天就有坛的含义。道教著名的洞天往往是教派的宗坛,如正一派设于龙虎山的正一宗坛,上清派设于茅山的上清宗坛,灵宝派设于合皂山的元始宗坛,是道教最具影响,传续最久的坛场。
湘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龙厅宝架具有道教特色,龙厅宝架又称三清殿、金銮殿,俗称花坛。三清殿前置放三清图神案,三清图是各民族傩坛必挂的神案。三清是道教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图(资料图)
傩坛的龙厅宝架象征为神衹修屋建楼,用竹篾和彩色剪纸扎成宫殿型三叠牌楼,放在堂屋正中傩公、傩母的木雕像前。傩坛神案位于桃源洞后,分为上、中、下三层,又称之为“三坛”。傩坛张挂神案则表示礼请诸神到位,上坛左右分别设傩公、傩母神像,中间则供奉玉皇、星主牌位。中坛供奉三霄五岳牌位,下坛供奉南郊大王,北郊天子、管坛刘太保、住坛杨子云等神位。
傩坛的布局规制根据事主财力而定,最简易的傩坛也必须供奉傩公、傩母的神像,高悬绘有傩坛诸神的总坛图,复杂的傩坛主要体现在桃源洞的布局。无论傩坛的繁简布局有何不同,都会体现出仙傩的意蕴。
如傩坛拱门书写的“桃源仙境”、“华山宝殿”、“金阙云宫”等坛匾,湘西苗族、侗族傩坛张挂五色纸的吊挂,上写“牛角一声山岳震”、“金牌三下邪魔慌”、“道在先天作法主”、“老君传授广宣扬”等,明确显露出傩坛的道教化色彩。
傩坛的神案中常见三清图、师坛图和功曹图
三清图是绘在纸上的三轴彩画,每轴画上绘着一位主神和若干小神,三位主神是道教的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故西南少数民族傩坛名为三清图。师坛图是历代祖师的神位图。
师坛图下面书写本傩坛历代祖师的传承表,师坛图的上面则绘有驱鬼行傩的场景,绘有赵侯圣主傩公大法老师、三十六代天师、行兵祖师、度关王母、三曹将军、引兵土地、统兵圣母、翻坛小三和五猖等神祇画像。
正一道以符箓驱鬼著称,师坛图列三十六代天师,旨在借助张天师法力驱鬼行傩。
功曹图又称为七洲五庙图,功曹图有19 个神像,共分为5层。功曹图中主要有四值功曹,就是道教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位值班天神。
道教斋醮科仪中有四值功曹负责呈送上奏天庭的文书,傩坛的功曹同样承担傩祭仪式中传达天庭神灵的职责。傩坛的功曹图张挂于傩坛外侧,以表示将傩坛文书及时传送天庭的意蕴。
黔东北傩戏有《跑功曹》 的戏目,内容是崔、卢、邓、窦四值功曹送牒文迎请诸神。
 
属道教的神祇占有一定比例(资料图)
在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神案中,供奉着少数民族信奉的儒释道三教和民间土俗神的神灵,其中属道教的神祇占有一定比例。
贵州岑巩县仡佬族傩坛的神案有三清图、圣公图、圣母图、祖师图、王灵官图、马元帅图、七洲五庙图。有的傩坛甚至以单幅道教神仙图,张挂于傩祭坛场以增强神圣的气氛。贵州岑巩县侗族傩坛的张挂的七幅神案,是玉清图、太清图、上清图、马元帅图、王灵官图、师坛图、七洲五庙图。
1991年10月20-25日,湘西吉首市召开中国少数民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其间笔者参观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该馆珍藏着一幅土家族梯玛傩祭还天王愿的神案。此清道光年间(1821- 1850) 绘制的神像画长109公分,宽65公分,最上层为三清神像,玉清元始天尊居中,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分列左右。三清左右上侧分别悬挂日月光轮,象征伏羲八卦阴阳交合的易学意蕴。三清下方有一层迷雾缭绕的混沌世界,依稀可辨玉皇、王母、天官等神灵。道教诸神居于还天王愿神案首位,显示土家族傩坛神案强烈的道教色彩。
二、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的道教元素
西南少数民族傩坛与道教关系密切,无论是何地起教的傩坛,都自称属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正一派。道教神仙信仰与科仪法术深深影响傩坛,傩坛科仪的许多仪节都蕴涵着道教文化的元素。
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科仪的许多仪节都显示出法事中强烈的道教色彩。道教神灵占据傩坛的主导地位,傩坛科仪仪节展示的道教神仙信仰,是道教长期浸润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
以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祭五猖”科仪为例,追魂捉鬼的五猖神本为道教神兵。
傩坛的五猖是掌管五路五营阴司兵马的凶神,傩坛有关于其来源的传说,五猖家住湖北武昌府竹阳县,母亲是上界神仙女,父亲是下界张三郎,大哥是有名的东岳主,二哥是管理蛮王的赤帝,三哥是有名的西岳主,四哥是管理蛮兵的白帝。
其名号有东方青五猖张大郎、南方赤五猖张二郎、西方白五猖张三郎、北方黑五猖张四郎、中央黄五猖张五郎。而中央黄五猖张五郎居于最高地位,傩坛常以张五郎代表整个五猖神。五猖十六岁开始读书,后来去茅山学法。
 
张五郎塑像(资料图)
五猖在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神图中位列最下,是供神仙调遣负责追魂捉鬼的小神。傩坛专门设置有五猖台,悬挂“五猖千军万马图”。
明代道经《道法会元》 卷二百三十五 《正一玄坛飞虎都督赵元帅秘法》 将班有:“五方猖兵主将:东方主将刘元达,南方主将张元伯,西方主将钟士季,北方主将史文业,中央主将范元进。”
贵州思南傩坛的唱词,列举地傩会上的神灵,其中有:
东方青帝五猖,南方赤帝五猖,西方白帝五猖,北方黑帝五猖,中央黄帝五猖,上坡倒行五猖,下坡倒走五猖,御毛脱血五猖,拿人三魂五猖,还人七魄五猖,胡言乱语五猖,五路五猖。
傩祭仪式中有请五猖、差发五猖,送五猖神等科仪
黔北傩戏 《秦童挑担》 唱词就说“酬奉主,参拜神,参拜五路五猖神。”
贵州湄潭县抄乐乡的傩坛香位谱,供奉“正玄皇会上启教罗公五通赵侯圣主部下五路五猖飱司马香位”。湖南桑植土家族傩坛启师开坛科仪请神的奉请五猖有:
东路五猖,南路五猖,西路五猖,北路五猖,中路五猖,五五二十五路五猖。兵来不等生生吃五猖,兵去不等熟熟吃五猖。吃肝吃肺五猖,吃毛喝血五猖,含矛吐剑五猖。
在傩坛科仪的唱词咒语中,宣称五猖是在茅山学法,因而“神通广大甚高强”。
傩坛法师的面具 有道教影响
傩坛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在瑶族传统的度戒仪式中,师公和师男要戴称为“神头”的面具。“神头”多用纸板制作,常见的二十多种“神头”,上绘各种道教神和土俗神。
瑶族度戒面具有三清神头,师公请三清神时带在头上跳神行法,道教上元、中元、下元神头也是度戒仪式重要的面具。各种傩神面具的道教化,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受道教影响的结果。
傩坛供奉盘古 与道教的盘古真人相融摄
傩坛的神祇山王天子,传说是盘古王的三化身,傩面具的山王两耳各刻有一个抱耳神,以此象征盘古王的三化身。
东晋道士葛洪撰《枕中书》,始将南方少数民族盘古神话纳入道教。少数民族崇拜的盘古成为道教的盘古真人,道教尊称为元始天王。
 
元始天王 盘古图(资料图)
宋代道经 《云笈七籤》 卷三 《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 说:“神人氏出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自斯盘古以道治世,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载,白日升仙上昆仑,登太清天中,授号曰元始天王。”
道教不仅将西南各族群的盘古尊为盘古真人,而且还视盘古为老子化身之一。
傩坛赖以递代传承的过职仪式是正一道授箓传度仪式移植于傩坛的结果
贵州织金县庆五显傩班的传承系谱,就完全沿袭道教三山滴血派的系谱。庆五显傩戏班从武岗起教的唐法通、唐法魁传度第一代起,其传授系谱是:
守道明仁德,全真福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衍金科,洞焕超玄令,包含尚大罗,武当余心胜,湖海涌洪波。
法派系谱民间习称为字辈,彭行明法名为彭余真,属第三十三代“余”字辈。
唐宋时期道教的三山指茅山、閤皂山、龙虎山,自元代龙虎山张天师统领三山符箓后,明清时期的三山指龙虎山、茅山、武当山。“三山滴血派”的传授系谱是: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启洪波。
受箓道士即按此系谱取法名,如传法至三十代“罗”字辈,此辈受箓道士的法名中间一字就是“罗”字,根据法名就可知其辈份。所谓“三山滴血派”,其实就是统领三山的龙虎山张天师正一道。
清代全真道祖庭北京白云观保存的 《诸真宗派总簿》,第三十七天师张真人正乙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扬妙法,四海涌洪波。
禹步俗称为踩九州、踩八卦
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踩九州,相传共有九九八十一盘,八十一种踩法。
贵州德江县傩坛罡步据说有72种,常用的有推磨罡、八字罡、跪拜罡、绕堂罡、北斗七星罡、天门步坛罡、踩九州、十字罡、丁字罡、五步拜鬼罡等。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禹步的法术原理,同道教经书中所述禹步原理相同。它借用道教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与中宫九个方位,以象征汉代荆、兖、雍、青、冀、徐、豫、扬、梁九州的地名,作为禹步走罡的周旋之地。
湘西傩坛法师的舞谱口诀说:“脚踏冀州第一坎,离二九离共南阳,震三左脚震青州,兑四右脚兑西凉,乾五乾上雍州地,巽六巽向徐州行,坤七坤八荆州界,艮八艮为兖州城,伏入中宫立,豫州点军兵。”
傩坛法师的踩九州的禹步,罡步的八卦也和道教神仙相联。傩坛唱词认为有道教的八位法主、八位老君分别坐管九州八卦的八门。八位老君是:
灵宝老君管乾门,玉皇老君管坎门。永喜老君管艮门,护佑老君管震门。高求老君管巽门,善恶老君管离门。太阴老君管坤门,太阳老君管兑门。弟郎年少身材小,他今坐管豫州城。”
道教步罡踏斗所蕴涵的宗教功能,坛场的踩九州象征法师飞行九天之上,旨在摆脱五行相生相克的制约,踩九州的法术以表示禁制鬼神万物。
 
八卦罡步图(资料图)
西南少数民族踩九州的唱词,使禹步更加通俗化、形象化。在傩坛踩九州的禹步表演中,法师心中有无形的八卦图,结合神唱口诀的八卦九宫方位,存想祭坛化为九重之天,按斗宿魁罡之象,九宫八卦之图而踏之,便象征可飞神敷奏,伏邪破鬼。在法师们看来步罡有神韵才能感动鬼神,以禹步踩九州大地才能通达神祇。傩坛有“动步为罡,举手为诀、提香为讳、手书是符箓”之说, 30 傩坛法师的罡步、手诀、法讳、符箓,都是道教江南正一道行用的法术。
傩坛的传承有一套拜师学艺的规矩
一般的程序主要有:拜师、学艺、秘传、过师法、封牌、谢师。弟子入坛以后,须遵守本坛的坛规,包括礼节、操行、保密、语言和饮食禁忌等,并在俗名之外另起法名,按照传承系谱确定字辈。如贵州安顺么铺镇张氏“庆坛”的系谱:
朝→廷→登→正→治→孝→友→余→家→春
其坛门的本宗成员目前为孝、友两辈,便取法名作孝华、孝富、孝能、友宏、友祥。
根据坛门字辈书写的谱系图,就是傩坛的“师坛图”,举行祭祀仪式要供奉在坛场上。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沿袭道教各派的师承系谱,此法对西南少数民族必有影响。贵州道教各派都有传承系谱,入道者按系谱字辈取法名。
贵州道教龙门派系谱是: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元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龙门派道士按照这个谱诗取法名,法名是按字排辈,世代师徒相承,法名第一个字为系谱里的字,以此区分师徒间的辈份。
傩坛的另一种取法名方法是该法坛每一代的法名都是“法”字
贵州德江土家族傩坛法师张金辽,法名张法兴,其祖父张祖祯,法名张法高;父亲张羽清,法名张法广。该傩坛由梅山起教师祖张法娘起坛,已传承至第27代张法兴。
贵州松桃苗族田五斤傩坛自称已有50代,第一代掌坛师代法清,传至第9代田法应,以后均为田姓传承,法名都取“法”字为标志。该傩坛从启坛祖师开始,各代法名都是“法”字,但通过傩坛司坛图上的坛榜,就可以看出该坛的传承关系。 32 贵州省岑巩县仡佬族杨国鼎傩坛也是以“法”字传承,该傩坛的传榜谱表为:
杨法显→姚法胜→张法乾→谢法用→周法旺→周法胜→廖法清→刘法通→陈法兴→陈法先→许法通→周法灵→周法行→李法兴→吴法兴→吴法高→郑法旺→李法齐→吴法祖→陆法洪→李法深→刘法明→李法洪→李法开→唐法万→吴法兴→吴法经→杨法景→杨法灵→杨法胜
杨法胜即第30代传人杨国鼎,此仡佬族傩坛属于元皇教派。1992年农历二月初三至初六,贵州省平庄乡凯本乡凯空村仡佬族老艺人杨国鼎傩坛,为萧光华举行了抛牌过职仪式,经傩坛过职仪式的道法传授,过职弟子萧光华得以取法名为萧法开。
因此我们可以说,西南少数民族的傩祭是多元文化浸润影响的结果。
三、结 语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深受道教影响,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在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是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与道教相互融摄的前提条件。而在西南少数民族傩坛法师看来,傩坛法术都是太上老君所传,因此傩坛的三教以道教为首,傩祭与道教的关系最为密切。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学海拾遗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