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占的实质是还原“道”
更新时间:2015-01-10 15:41:31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远古时期,人们还不能从自然界的本身去理解许多自然现象,认为冥冥当中似乎总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一切,源于这样的认识,就逐渐形成
易占的实质是还原“道”
远古时期,人们还不能从自然界的本身去理解许多自然现象,认为冥冥当中似乎总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一切,源于这样的认识,就逐渐形成了“神”的观念,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包括先民的头领,都是由神决定的。在商周时期,周人要取代殷人统治社会,出于政治需要,周人把神的观念作了根本的改造。这个天神不再是决定一切的支配力量,而是自然界的最高主宰,周人自己的统治者是天神的嫡长子,受命于天神取代商殷来统治天下,这就是传统的“天子”一词的由来。周人灭了殷后,为了永保天命,需要对传统神作出重新解释,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
因为人们对自然界一些不如意的无奈,才产生了神学和命运的思想。但是是否能改变这种“天命”或者说是某“命运”以达到趋吉避凶的作用呢?这看起来纷纷扰扰的世界运转是否是有序可循的?是否有个普遍规律的存在?只有在这个普遍规律确实存在的情况下,才谈得上从中总结出经验。《周易》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产生了。
周易就是用象数、然后用卦来力图反映大自然的过去和未来的。这种反映实际上就是预测,即根据普遍规律来推演事物从目前状态发展到今后状态的过程和结果。所以,用现代的眼光衡量,周易也是一部比较客观的世间法,因此很多人说:周易是科学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八卦类万象中你如何能抓住一个客观具体的事物。比如按照源于周易的八字推命学的理论来说,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其命运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的客观事实却是有极大的出入,甚至完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一个实际例子:一对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双胞胎,在没离开产房时就死了一个,而另一个却活到现在,很多命理大师都测过这个生辰八字,但没有一个大师能断出一死一活。但有和尚和道士却利用自己的潜意思断的很准确,为什么?
梅花易数中有一个“邻夜扣门借物占”的实例:
【原文】冬夕酉时,先生方拥炉。有扣门者,初扣一声而止,继而又扣五声,且曰借物。先生令勿言,其子占之,试所借何物。以一声属乾,为上卦,以五声属巽,为下卦。又以一乾五巽共六数,加酉时十数,总得十六数,以六除之,二六一十二,得天风姤,第四爻变巽卦,互见重乾,卦中三乾金,二巽木,为金木之物也。又以乾金短而巽木长,是借斧也。子乃断曰:“金短木长之器也,所借者锄也”。先生曰:“非锄,必斧也”,问之,果借斧。其子问何故,先生曰:“起数必先明理,以卦推之,斧亦同也,锄亦同也。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于劈柴之用耳。”问之来人,果借斧。邵雍比儿子棋高一筹。儿子断为金短木长之物,具体为锄,但又不是。邵先生也断为金短木长之物,具体为斧就对了。何以二人仅以毫厘之差而结果大相径庭呢?这里一个浅显的问题:夕晚用“金短木长”的东西多了,锤子也是,但为什么不断借锤子呢?后人的解释原因就要于邵康节先生很善于敏锐地捕捉卦与所占事物的联系性,丝毫不拘泥于卦象,而紧紧扣住卦象与当时时空条件的内在逻辑联系。这里所谓的“时空条件”其实也是后人的牵强附会的说法。实在的说,应该是一种准确的“潜意思”。易道的“不易”与“变易”的辩证统一其实就是一种“潜意思”的准确运用。这种“潜意思”的准确运用,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的运用。
《周易》有一个特殊的传人,这就是春秋末年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四十二章中昭示了这种普遍规律的存在,那段著名的话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道德经》四十章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与“有生于无”,是从不同侧面说的同一档子事,即“一”是属于“有”的范畴,属于“有”的“一”以生于“道”,而“道”则属于“无”。也就是说,“道”即“无”,是宇宙的本体。因此说,老子是主张“无”中生“有”,这个“无”即“道”,即普遍规律,是它衍化出了“一”以至万物。“一”至万物的运行仍遵循普遍规律。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淮南子·原道》:“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穆忞隐闵,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地为之圈,则名实同居。……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于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渊,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行无迹,常后而先。”
《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按朱熹所解,准就是齐的意思,弥纶为概括之意。按照天地作《易》,《易》中又概括了天地之道,以卦象天地的变化,所以通过卦解预测出天地间万物发展的生死吉凶。但这“道”是什么?《周易》与《老子》一样,仅仅是悟到了,但却无法表达。所以老子在常清常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易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道”是无形的,有形的东西在它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过扒卦能预测出来,使事物畅通无阻。把这个道理告诉人民,就是事业。《易传》的作者不仅认识到有无形的普遍规律的存在,而且认识到反映了普遍规律的六十四卦能推测出普遍规律作用下的万物变化。
只不过《周易》站在太极图“阳”的一面来力图总结自然的规律。而《老子》则站在太极图“阴”的一面来揭示自然的根本。所以,自古以来所有的断易如神的先师,包括邵雍、诸葛孔明、刘伯瘟等等,无一不在道学上有着极深的修为。这也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但具体的说;道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影响世间万事万物的?道教认为是一种“炁”。抽象的形容,也就是“神”。“神”是道家的一种无形到有形的辨证思维。使这种炁似乎能摸的着、看的见。也就是说:聚者成形,散者成气。但这种“炁”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气”,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说“道炁常存”。
两千年来,我国道教与炁打交道,堪舆家则拿着罗盘与炁周旋。他们的身心真切地体会到了炁的存在,但不可能用严密的逻辑语言来表达,更不可能用科学试验来证实,只能含混地用“天煞地煞”之类宗教语言表述,但近代科学岂能买这些“五鬼六煞”的账,于是炁之说只好和诸路牛鬼蛇神缩到一旮旯里去了。如果说中医所说的炁还多少得到些认同的话,那么堪舆家所说的则纯属成了骗钱之说。其实两家所说的本是一股了“气儿”。同一件事,在同一个法庭,一个被宣布无罪释放的同时,另一个却被判了死刑。时至今日,宇宙辐射的面纱逐渐被撩开了:宇宙辐射是维持宇宙本身存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能量。而这种背景辐射就是我国道家及源自道家的医家、堪舆家所说的炁!那么怎样具体利用这个炁。古时堪舆家发现,先天宇宙之气的特点是“遇风则散,遇水则止”。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气场,当然就要避风、就水,风水二字因此得名,成了好气场的代名词。过去说“风水宝地”,我们今天不妨称“好所场”,凡风水宝地,都是好气场。这点不仅被古都、名人故居所证实,也被“炁”功有素者所验证。举个例子,作站桩球式便很快得气。这就体验到“山环水抱必有气”的“山环”为什么会有气;将双臂逐渐变成侧平举,气感将渐渐消失,这就有助理解,为什么山川破败之地不宜居住。道人说的“炁”,练不练都摆在那里。宇宙本身造成气场的存在,将空地筑墙围起来,就有后天八卦气场的分布。如没有墙围起来,气场是分散的。围起的墙有门则是气口,“气”的分布是按八卦分布吉与凶的。任何一处房间内,有的地方气场不好则称为凶。于是产生出一些并非可有可无的问题,比如床放在什么地方好?书房、厨房安排在什么地方?厕所、库房安排在什么地方?等等。其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道理。
掌握风水预测的本领须有一定炁功基础,简单易行的是快速发炁、收炁法,这要当做基本功来练。这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并且一开始就要学会。这样就能从手上、身体上感觉出气,加上一些口诀、一些方法,再加上环境情况、地理特点、水的走向,帮能会看。所谓看风水,不是光用眼睛看,过去有高明的瞎子,是怎么看的?是从气感上感觉的。掌握了道教收炁、发炁,对周围气场就有了感知,即便口诀忘了也没关系,只要进入炁场状态就会感觉这地方好坏。通过对炁的感觉,自然对宇宙之气就有了感受。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个道家快速收、发炁法,有助于易占者练习。如图所示:按图上符号作手势。先作圆的横面手势,再作纵面手势,第三双手全十从下丹田移至中丹田,反掌画圆圈,注意手势慢些,以便感觉体会。手指要分开。决窍是: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配合手的动作,感到掌心有轻微酸、麻、热、胀的感觉,用任一手的剑指轻轻地隔距另一手的掌心,有感觉即是剑指所发之气被另一手接收。再做气穿过木头的试验,是否也有气的感觉;再去想一下掌心,也应有同样的气感。这就是“意念发功”所至。术语说“意到、气到、力到”,它没有距离限制。对宇宙气场要感知,感知越深对气场就越敏感、越深。
接着学收气方法。风水的收气类似气功的采气。采气,古人称“辟谷”,道家很擅长。现在练功的有很多辟谷者,工作学习效率高,精神状态旺盛。其道理是宇宙中间充满气,让他们“采”了。
收气的方法,门户在手疏的“劳宫”穴。先把双手伸出,手心向外,挑动一下中指,手心被牵动的部位即是该穴。收气的诀窍在吸气,即把鼻孔想象搬到劳宫穴,注意吸气,感到劳宫穴有股凉嗖嗖的感觉,就对了。
先收东方之气,感觉是温的;再收南方之气,感觉是热的;接着转向西方,感觉是凉的;最后转向北方,感觉是寒的。最好在户外练,逐渐鉴别四方乃至八方之气的特点。这个快速发气、收气法,作为基本功,每天者要练,日后才会提高风水本领。否则,只是风水理论家。
即便真是在用眼睛“看风水”,也需进入一种炁功状态,此即“望气法”。望气法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和室内气,古人称环境气为“晕”。望气为“隐隐约约,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物。远看似有,近看则无。侧看凸起,正看模糊”。望气技巧在于,想望到某一点的气,必须看它的远处,即焦聚到它的背景,看时要漫不经心,似睡非睡的状态,这样才是望气所应具有的境界。即不能专心看,又不能不看,意念在该点的远处。练望气可以看烧水的水壶的蒸汽。春天多是练望气的好时期,春天阳气上升,可以看地气,望平面马路的或大地的气。不要在中午时间看,中午时多为太阳照射产生的水蒸汽,而不是地气。望气要望大环境,有山环的地方不一定有气,这一点大家要有认识,郁郁葱葱的青山必有气,望到的气冉冉升腾,若是在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望气是望不到的。
望气可以与练气功结合,望气最好有一个目标,练功望气瞄准目标的远处。看地理位置的好坏,与人的精神状态、练功的层次有关。天气和地气的组合不完全是一致的,有的吉位不一定是向阳的,这要有一定功夫的人方能看出。古代风水家认为:金黄、浅黄为吉气;黄气是说明此地的气场很好很强;黑气为“鬼祟”阴盛;红色是火灾的前兆;白气是一种丧事的前兆,从方位上看,南为心火,红色;北为黑色;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就气场颜色研究观察,一个房内居室里的气场,与房间地理位置有关,再有与房内居住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续气法,是保持阳宅之气连续不断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简单的了解一下道家的炁法,你就不会只是一个谈易头头是是道的理论家,而是一个断事如神的预测大师和实实在在的风水堪舆大师。最后用老子道德经的开篇一段为悟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读 jiao 四声。桌子边)。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中人文网》
上一篇:道教的形成 下一篇:中国僧人因为梁武帝而吃素
更多有关 文化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