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国画、雕塑
更新时间:2015-01-03 15:22:17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河南省美术历史悠久,门类繁多。仰韶时期的彩陶纹样和几何图案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产生。郑州和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物是中国
美术、国画、雕塑
河南省美术历史悠久,门类繁多。仰韶时期的彩陶纹样和几何图案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产生。郑州和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物是中国青铜文化最盛时期的艺术品。汉唐以后的壁画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渑池鸿庆寺、浚县千佛洞、安阳灵泉寺和小南海石窟的石刻艺术是中国雕塑艺术的瑰宝。现存社旗县和开封市的“山陕会馆”是清代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西汉的陈敞、龚宽,东汉的张衡、蔡邕,晋代的司马绍、荀勗,南朝的宗炳、谢灵运、隋唐的董伯仁、吴道子,五代以后的荆浩、武宗元、苏汉臣、郭忠恕、郭熙、吴元瑜、李迪、李唐、朱德润、王铎等的绘画作品和论著,在中国美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民国初年,河南省始有专门培养美术人才的学校,西欧美术相继传入。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作为直接描绘现实社会活动、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新美术运动蓬勃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更为活跃。木刻、漫画、油画、宣传画、国画等都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术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美术创作人员在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气氛中,对形式和风格进行了新的探求,美 术事业展现了新的精神面貌。雕塑、壁画在创新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西洋画在继承民族传统借助国画技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版画艺术在发扬革命传统的同时注意用西画技法和理论,并吸收了民间年画、剪纸和石刻的优点长处,创作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漫画和儿童画发展迅速,不少作品获得了国家和国际奖励。
绘画
河南省的绘画艺术始于新石器时期,兴盛于唐宋。清末民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木刻版画、油画、中国人物画、漫画和宣传画从内容题材和形式风格上大都明显地表现了时代的特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画家的生活和人民群众有了密切的接触,出现了大量反映人民苦难,揭露黑暗,抨击日本侵华罪行的作品。各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用自己的画笔讴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丰功伟绩,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绘画作品内容题材丰富,形式风格多样,出现了不少鼓舞人民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优秀作品。“文化大革命”中,绘画艺术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绘画创作队伍扩大,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的步步提高,产生了不少内容深刻,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国画
(一)人物画秦汉时期人物画已很繁盛,士大夫文人登上画坛,改变了绘画只是工匠专业的传统。隋唐时代的宗教画和人物肖像画以及历史风俗画盛行。宋代人物画之盛不减于唐代,而明清时代人物画几乎成绝响。民国初年的人物画多是复古主义、摹仿主义的道释人物画,描写社会生活的很少。现存的有李铁林的《相士图》,田哨白的《煨芋图》,吴寿昌的工笔《仕女图》等。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人物画呈现了繁荣的趋势,出现了表现人物真实感情和典型性格的优秀作品。如谢瑞阶的《捕萤图》、《勇往直前》、《朗吟飞渡洞庭湖》等;李剑晨的《李时珍采药图》、《傣族泼水节》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丁折桂的《屈原行吟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物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烈,人物形象真实感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马基光的《饮马长城窟》、《奔马》、《套马图》、《学跃步》(参加全国中国画展)等;魏紫熙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屈的王秀英》、《游击队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物画蓬勃发展。50年代初期,美术工作者用画笔来讴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霸斗争、土地改革和翻身农民的喜悦。马基光的《肃清隐藏的敌人》、《天下农民一家》等;谢瑞阶的《植棉能手石玉殿》;张景豪的《试新犁》、《农业互助组》;丁中一的《翻身农奴》等作品,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物画在表现方法和艺术处理上,较前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支中青年画家正在发展成熟。其中,李柏安画的《日光峁上》(获全国美展铜质奖);丁中一画的《八大山人》、《仕女》;马国强画的《春暖》、《山雀》、《待歌行》(参加全国美展)等作品,为人们所重视,给河南水墨人物创作注入新意。
还有吴懋祥的《栋》、李学铎的《财神爷爷》、马岭画的《历代爱情故事大观》等,也都参加了全国美展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二)山水画河南省的山水画在六朝时期就有了独立成宗的趋势,到了唐代已成为重要画科。宋代山水画已很繁盛。元代倾向师法古人。鸦片战争以后,复古主义成了主潮,使山水画缺乏写实精神。民国初年虽然师古仍占上风,但毕竟已有不少山 水 画画家有独 创的写实精 神,林 东郊、关百 益等的山水 画有深邃的 意境,高雅的 格调,富有诗 情画意。
在抗日战争年代里,有不少山水画家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对祖国自然风光感受很深。描写山水的作品繁多,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除青绿山水、浅绛山 水以外,出现了纯 用水 墨皴擦晕染 的山水画。杨藩 周在中国画 传统技法基 础上,吸收了西洋 画的光色技 法,对山水画 作出了难能 可贵 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水画家们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写生作画,艺术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谢瑞阶的《黄河在前进》图作于1978年,现存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作者着重画出社会主义时代黄河的新貌,表现了综合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图作于1982年,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厅。丁折桂的山水画以素描、油画技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其代表作品《终南古道》1955年参加了全国美展;《嵩山》一画陈列在北京人大会堂河南厅。周中孚画的《黄河万里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受到美术界的重视。龚柯画的《嵩门月姣》、《黄山初晴》等参加了全国美展。
1985年河南山水画研究会成立后,中青年画家以浓厚的河南乡土色彩赋予山水画以积极的现实主义。谢冰毅的《黄河之秋》(获 全国美展铜 质奖),宋 治国的《黄河远上》,郑玉昆 的《少林 晨曦》等 作品,代 表着这一时 期山水画的成 就。
(三)花鸟画河南花鸟画在唐代已成独立的画科,宋代得以繁荣发达。元代出现了文人画和墨花墨禽。明清两代不但以水墨写意为主,而工整艳丽的花鸟画也相当盛行。题 材由广泛性渐向专题发展。民国初年,梅、兰、竹、菊之类的文人画为之风靡。善画墨竹和梅的有华蔚若,侯云升则擅长花卉虫草。荣庆澜的花鸟画笔墨潇洒,设色艳丽强烈,在中南地区颇有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有不少花鸟画家不为日伪作画,长期闭门潜心于花鸟画的研究。卢光照的花鸟画用笔用神,具有齐 (白石)派风韵;叶桐轩的写意花鸟,笔墨韵丽深厚;张博望的梅、兰、竹、菊无不精妙;刘昌吾画的《双松》为人称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是河南花鸟画繁荣昌盛时期。中国美术馆和北京人大会堂收藏及出国展览的作品中,有张景豪的《墨竹》、《雄鹰》;马基光的《棕榈小鸡》、《蕉雀图》、《紫藤金鱼》、《花红雏壮》、《春意图》、《鱼乐图》、《雀跃图》;叶桐轩的《 春风锦绣》、《洛阳牡丹》、《万年长幸福无疆》、《毛主席诗词花卉》;贺志伊的《牡丹》、《荷花》;郝石林的《双鹫》、《寒月松鸠》、《小憩》;李自强的《溢香》、《清逸图》;史正学的 《雪竹》、《小白兔》;宋晓东的 《荷花鸭 子》、《赛马》;丁云青的《牡丹》等。
1985年河南花鸟研究会成立以后,河南花鸟画呈现了繁荣发展的盛势。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李自强画的《白头高节》、《噪鹛》;郝石林画的《松鹫图》、《白梅》;张绍文的《荷花》、《菊花》、《秋声秋色》;史正学的《老牛图》;宋晓东的《竹梅双鸡》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壁画早在殷代晚期已在建筑物上绘有彩色壁画。pp 汉代宫廷、寺庙和墓室多绘有壁画。唐代绘画仍以壁画为主,宋代壁画多为工匠所从事,主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场面。金代壁画的笔墨技巧精湛,明代壁画保持着唐代宗教画的工整不苟以及重设色的传统技法。清代壁画人物形象逼真,比例适当,衣纹流畅自然,有一种温柔的质量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壁画艺术得以发展。开封鼓楼四壁绘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伟人肖像。学校的影壁上大都绘有毛泽东肖像。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壁画艺术曾一时呈现出表面的繁荣昌盛。当然也有不少山水风景壁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在新形势新风格的探求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壁画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有写实手法,有用磁砖烧制,也有镶嵌式,或浮雕式。在内容上有表现一个具体场面的,又有超越时间、空间限制,把不同时间的事物画在一个画面上的。如少林武术馆的唐三彩磁砖制的大型壁画《少林武功》(王今栋、毛本华、 马亚非作);河南省博物馆大厅的亚麻炳稀壁画《古代文化》(侯晓红作);新郑轩辕故里庙大厅内的 《轩辕皇帝》 壁画(王苗设计,王苗、毛本华、侯晓红、丁昆、袁玉利作);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大厅的《竹林七贤》、《升仙与驱邪》唐三彩壁画;洛阳市王城公园牡丹亭的唐三彩壁画《洛阳牡丹》;开封市包公祠大厅的唐三彩壁画《包公故事》;河南省图书馆大厅的白玉浮雕《书之路》壁画(王今栋作);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紫铜浮雕《大禹治水》壁画 (毛本华、王安江、张革新作)等。这些壁画,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精雕细刻的描写。还有参加全国美展的壁画,如王宏伟的 《生命的历程》、侯晓红的《青铜时代》等。
(五)木刻版画木刻版画艺术在唐代就已出现。宋代已经有了套色版画,元代由于戏剧和其他文学作品繁荣,版画插图进而增多并向通俗的现实主义迈进了一步,其格局也多取上图下文的方式,作风古朴。明代中叶版画艺术繁荣,艺术性也高。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河南的木刻版画逐渐衰退。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鲁迅的领导和影响下,新木刻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刘岘创办了“末名木刻社”,马基光组织了“木刻研究组”,沙清泉成立了“木刻研究班”。当时鲁迅曾介绍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河南木刻界在创作技法和创作思想上深受其反封建主题思想的影响。
1933年刘 出版了 《木刻画》、《00木刻集》,翌年又出版了《孔乙己画集》、《阿Q 正传画集》、《末名木刻集》、《怒吼吧!中国》;1936年,沙清泉出版了《囚徒》、《灾》,翌年又出版 了《刀痕》(第一集)。
抗日战争时期是河南木刻版画的成长壮大时期。战争爆发后,河南的木刻版画家马基光、沙清泉、张景豪等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中,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反映生活,创作了大量描写人民苦难和反抗压迫的木刻版画,而且在风格上也各异其趣。马基光创作的《打回老家去》、《敌机过后》、《重上前线》、《殉难者》、《民族恨》、《边耕边备战》、《乞丐》等,黑白对比鲜明,刀法粗犷有力,思想感情强烈。张景豪的《叫老乡,上战场》、《一枪打死一个敌人》等,刀法细腻流畅,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沙清泉创作的《天灾?!人祸!》、《十字街头》等,虚实映衬,层次分明。同年还出版了《刀痕》(等二集)和《沙清泉木刻集》。
1938年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马基光加入了该协会,沙清泉被选为理事。“协会”任命他为豫陕区木刻辅导员,在陕东南及豫西南一带举办木刻漫画展览,推进木刻运动。其间,他主编《黑白画报》和《拓荒画刊》,发表木刻作品。并作了 《仇恨》、《团结》、《保卫祖国的巨人》、《把仇恨寄托在枪膛里》等,对河南木刻版画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青年木刻家夏风、刘岘、丁井文、田零、张菊、谷枫秋、阎素等,投身革命,奔赴抗日根据地延安,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创作出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木刻。这时期的木刻版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烈、人物形象真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在木刻版画的民族化和个人风格的创造方面也有较好的成绩。如夏风创作的《劳动英雄赵占奎》、《马 氏父女》、《春节联欢》、《耕种在自己的土地上》、《南泥湾牧马》、《合作社》、《描准》等;田零的《爆破大王李勇》、《军民誓约》等。1939年刘岘执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期间,他以更加成熟的艺术语言,创作了一批反映延安军民抗日生活的版画作品,呈送中共中央领导人阅赏。毛泽东过目后,曾为他题词勉励。刘岘在延安时期创作出版了《刘岘木刻集》等。
解放战争时期,刘岘创作的《是荣是耻》、《复员》、《望儿儿未归》、《灾难》、《被损害者》等,阎素的《粉碎蒋介石的和平阴谋》。田零的《送 郎 打 老 蒋》, 沙 清 泉 的《何处是归宿》、《风尘》、《驼铃》 等作品, 反映 了国民党 反 动 派 统 治 区 劳 动 人民 的 痛 苦 生 活 及 对 新 生活的渴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的木刻版画作品在题材内容和形式风格上比任何时期都丰富多样。沙清泉的《女焊工》、《牛犊情深》、《处女地》、《百年柿树》、《山乡晨曲》,刘铁华的《革命圣地》、《雁鸣长空》,葛震中的《毛主席来到社员家》、《工地早晨》,山思发的《今日黄河花园口》、《渠水长流》、《早晨》,李小然的《斜日》;梁育湘的《嵩岳将军柏》等,虽多是黑白版画,木刻的木味和 刀味得以充分发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陈天然的《山地冬播》、《安居乐业》、《套耕》、《赶船》、《云山抒情》,王威的《社长与会计》、《莲花》、《这里也开始了》、《麦收》、《二七风暴》、《地头学文化》、《棉花姑娘》、《高山点种》、《任凭风云多变幻》、《龙门西山》、《听涛》,王效池的《考核》、《农家》、《故里情》,樊绍珍的 《故乡行》、《护路》,任毅的 《文化轻骑》等,继承和发扬木刻运动的传统,反映了新的时代,新的人物。
1986年河南版画学会成立后,产生了很多优秀版画作品,特别是水印套色版画和油彩套色版画的成就更为突出。方照华的《民族魂》、《台湾海峡》、《冬去春来》、《黄水滔滔》,曾凡恕的《深山探宝》、《东郭先生》、《刻舟救剑》,李小然的《敦煌明月》,肖宏德的《豫北风情》、《问秋》、《老车》,白春堂的《摇篮》,张松正的《翌日》;宋治国的《大河走马》,张万一的《黄土地》、《大河》,李大鹏的《萝卜地》,山鸿跃的《骆驼草》、《砂砾》,程兆星的《根》,王根成、王保成合作的《仙人掌》等,生活气息浓烈,感情饱满。
(六)年画河南自宋代就有木版年画,到了明代,以朱仙镇木版年画最负盛名。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为了歌颂抗日军民的战斗生活,曾创作了许多新年画作品。他们画的《春节联欢》、《春耕》、《秋收》、《合作社》、《翻身乐》等,对团结教育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去赢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文联民间艺术部创建了年画 改进研究会,举办了多次民间年画艺人训练班,改造、培训了很多年画艺人,并组织创作了大量新年画。1948年,劳郭在《平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我们怎样创作新年画》的文章,并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绘制了 《生产发家》、《发土地证》、《十二月生产》、《有地也有牛,生产不发愁》等数以百计的新年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年画无论从表现内容和艺术水平上都呈现出新的飞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画种。
从50年代,河南省就对传统年画进行了挖掘、整理、出版,并致力于年画创新,开发抽画、中堂、历画、台历、月份牌等年画类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河南美术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新年画130多种,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给千家万户节日生活增辉。
门神和历画是最早的年画形式,过去画的是古代名将钟馗、灶君。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造创新,内容有很大变化,艺术水平有很大提高。邹宗绪创作的新年画,继承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精华,创造性地吸取了西洋技法,以传统笔墨,结合西画色彩,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画门画《亦农亦兵,能文能武》、《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历画《喜报丰年》、《人寿年丰》等,均参加中国年画展览并获奖,门画还刊登在《人民画报》封面上;马基 光 创 作 的 新 年 画 《好 光 景》、《喜悦》、《请 教》等,均 参加中国年 画展;梁冰潜的《红月亮上了 天》、《和 平》、《辉 县石门水库》、《为建 设社会主 义而奋斗》等,均参加全国美展,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美 术出版社 多次举办年画学习班,组织全省各地画家精心绘制的 新 年 画,适应不同读者的欣赏要求,成为 更多人民群众年节需要的佳品。王克印的新年画 《春秋配》,获中国年画展览二等奖;董鸣绘制的反映豫北民间传统泥玩具的新年画《泥古古》获中国年画展览三等奖。另外,还有参加全国美展的新年画:张铁军的 《做九图》;吴金铭的《摇摇乐》,陈文书的《泛区花挑》,宋孝慈的《光瑶银海》,彭善喜的 《百鸟争鸣图》,夏映志的 《青梅竹马》,张景豪的《荷塘戏鸭》,刘文清的《福到农家》,卢锡龄的《花艳鸟丽》和郭自修的《春声轻叩碧云窗》等。
(七)连环画20世纪初,在河南旧小说插图的基础上繁衍而成的图画故事书便是今日连环画的雏形。
30年代初,刘根据鲁迅的小说创作出版了《孔乙己画集》、《阿Q 正传画集》等木刻连环画。40年代初,他又创作了《罪与罚》、《子夜之图》、《灾难》、《被损害者》、《桃花新 扇》等木刻连环画。
抗日战争初期,夏风创作的木刻连环画《抗战大事记》先后在河南和延安举行展览,这套连环画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心声和初战告捷的胜利,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此期,夏风还创作了 《劳动英雄赵占奎》、《马氏父女》、《逃向光明》、《两个互助组》、《立功喜报》等。这些连环画反映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也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如艾炎的木刻连环画《豫北战役》、《解放汤阴城》,刘宋河的《复查彻底,地洞也藏不住》,赵剑弓的《张保太父子杀敌》(发表于1948年《剿匪导报》)等,反映了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美术出版社和连环画作者以向读者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为奋斗目标。创作出版了有热情讴歌革命先烈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有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宣传社会主义新人新风尚的连环画作品。如田零的《爆破大王李勇》;王今栋《空军英雄张积慧》、《铁孩子高凤志》、《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革命武装代代传》;魏紫熙的《游击队歌》、《六姐妹送军粮》;张景豪的《红领巾救火车》、《小英雄屈季》等连环画,形象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在读者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0年代和60年代初,河南连环画作者创作出版从文艺作品改编过来的连环画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如 王今栋创作的彩色连环画《张羽煮海》(获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金钥匙》(参加全国美展)、《动物趣闻》、《葫芦信》、《兰花碗》;王效池的彩色连环画《墙头记》、梁秉卓创作的彩色连环画《神笛》、《神龟的故事》、《智降狮猁王》、《修桥的人》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美术出版社组织全省连环画作者,以国画、水彩和水粉画表现手法绘制出版的长、短篇连环画作品数百部。如《焦裕禄》、《刘英俊》、《杨水才》、《黄河滩上血泪仇》等。王今栋创作的《劳动创造了人》、《桐柏乡情》(参加全国中共建党60周年美展,获省少年儿童作品三等奖)、《自然之歌》(参加全国美展,获省美展优秀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80年代,河南参加全国美展的连环画作品有12部,有豁志的《周亚夫军细柳》;倪小莉的《通向广播的路不止一条》;熊孔成的《董宣传》;刘艳会的《原土》;李新华的《剑》(获全国连环画展三等奖)。
(八)漫画河南漫画艺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繁荣于80年代。其特点是伴随着传播工具(主要是新闻报刊)的发展而发展的。
民国初年,王公仪创作的漫画《乞丐》、《何处去》等参加了1934年全省现代书画展并获奖。1936年,魏紫熙创作的漫画《教员生活》、《街头小景》等在上海《中学生》杂志发表。1938年,魏紫熙和魏春轩联合举办了抗日战争漫画展览。
魏紫熙创作的漫画《游击队歌》、《今日秦桧》(指汪精卫)等 在 《漯河日报》 上发表。张景豪的漫画 《日寇侵华愈陷愈深》(4幅)在《河南民报》上发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刘岘创作的《是荣是耻》、《哇哇待哺》、《复员》、《虚狮伪凤》等许多漫画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在冀鲁豫边区的《卫河日报》上也发表了柳超奇创作的漫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河南漫画艺术创作比较活跃。pp “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河南漫画艺术才开始复甦。1981年郑州市文化馆聘请了全国著名漫画家缪印堂来河南讲学,举办全省第一次漫画学习班,并成立了郑州市漫画创作组,聚集了省会漫画家,初步形成了漫画创作队伍。
1982年《河南日报》社召开了全省漫画作者座谈会,又办了漫画学习班。《河南日报》开辟了 “漫画专栏”,发表漫画作品。接着 《郑州晚报》、《开封日报》 、《洛 阳 日 报》 等 报 刊 和 河 南 电视 台 等 也 相 继 开 辟 了 漫 画 专栏,发展和播出 了大量漫画 作品。
1983年河南漫画研究会成立以后,全省漫画作者在文艺 的“两为方向①”和“双百方针②”的指引下,创作了不少漫画作品。1984年,举办了全省漫画作品展览,展出漫画作品800多件。其中41件被评为佳作,15件参加了全国美展。各类漫画作品展览,漫画大赛及研讨活动频繁,新人辈出,成绩显著,呈现了繁荣局面,确立了在全国的先进地位。
《漫画月刊》于1985年创刊以后,从自身的灵活、多样、通俗、有趣等特色,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欢迎,在全国首届期刊展评中获得了总体设计三等奖,继而又获得了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河南入选全国各类美展的漫画作品,有老作者金伯年的《反贴门神》,郭园林的《冒名顶替》,都在全国性漫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刘德章的《经验》、崔于剑的《出国》、冯淼的《无济于事》、巫德华的《注意安全》、彭追云的《意思到了》等分别在全国及省市级评选中获奖。近年来,脱颖而出的青年漫画作者的作品,有赵晓苏创作的《迟了一步》,在全国漫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张宏林创作的《城市包围农村》在《中国农民报》举办的全国漫画大赛中获奖;石松涛创作的《被迫出山》在河南电视新闻漫画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全国美展的还有李运江创作的《信得过》、《如今的事……》、《明白了》;王忠阳的漫画《磨瓶》;赵晓苏画的《靠井吃井》;郑凤岐画的《喻物篇组画工》;李秀萍画的《无题》;郭士广画的《同意她入会的举行》;纪德胜 画的《反正都一样》等。这些漫画作品或用水彩、水粉、水墨、钢笔制作,或用布贴、喷绘、综合材料贴等多种手法制作,克服了漫画表现形式单一的通病,使漫画作品产生了一种感人的艺术效果。
(九)宣传画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各地绘制了大量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等抗日宣传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反映人民的苦难,号召人民奋起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范迪宽画的《刘邓大军南征》、《万里长江横渡》等宣传画很有感召力。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也绘制出版了大量的反映战争、生产、支援前线等方面的内容的宣传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河南宣传画得以发展,其形式简洁、明快、强烈,还采用变形、概括的画法,通过各族人民群像表达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如梁冰潜创作的《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等,范迪宽创作的《祖国的儿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多次全省宣传画展览中,涌现出了许多佳作。如中原油田的《祖国在改革中飞腾》,洛阳市的《清正廉明,不可枉法》,开封市的《公关—— 富有魅力的事业》,郑州市的《走向世界》等作品。河南参加全国美展 ①宣传画是进行宣传鼓动的画种,标题一般是带有号召性的,画面形象鲜明,色彩醒目,有较强的感召力。
的宣传画作品都具普遍的社会性,如张灿星画的《您想过子孙将来的婚姻吗?》(获全国美展铜质奖);黄建宇创作的《弃学,民族的危机!》;李光安创作的《水·生命水源!》;王玉炳、开君慧合作的《一国两制·同根并蒂》等各具特色,很有号召力。
(十)少年儿童画河南历代多有画家描写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画,真正组织辅导少年儿童画画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82年举办了河南省少年儿童绘画、美术创作、书法展览。1983年郑州市少年儿童美术研究辅导中心成立,至1987年,共举办了少年儿童画学习班8期,培养了近200百人的少年儿童画教师队伍。各区、县文化馆、教育局也都相继举办了少年儿童版画讲座和少年儿童画学习班。新郑县、荥阳县、密县还建立了少年儿童画辅导中心和少年儿童画工作委员会。
1987年,郑州市举办了少年儿童画理论讨论会,收集论文26篇。同年又编印了《郑州市少年儿童画论文选集》,在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从观念上进行了探索。
1979~1987年,郑州市共计有420幅少年儿童画在北京及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49幅少年儿童画获国家和国际的奖励。其中,7岁的刘爽画的《捕》获日本外务相奖,是中国所获三块日本外务相奖的第一块。7岁的常浩画的《猫头鹰》获西班牙“国际儿童画十年回顾展览”一等奖。8岁的王鹏画的《巴黎风景》一画,获法国举办的“我所了解的法国”儿童画展二等奖。
其他各市、县的少年儿童美术全靠学校美术习作课教学, 教师课外辅导和家长辅导,也产生了不少优秀少年儿童绘画和版画。
西洋画
欧洲绘画艺术于清代末年传入河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后,已成为河南绘画的重要画种。西洋画主要分油画和水彩画。
(一)油画1919年,吴法鼎自法国留学归来,1921年创办了“阿博洛学会”,培养了一批油画人才。20年代初,李剑晨、谢瑞阶、丁折桂等先后回河南任教,举办油画展览。孙世灏从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高等油画科毕业回国,出任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科主任,培养油画人才。1930年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以后,作为直接描绘现实社会活动、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新美术运动,在河南画坛上影响颇深。任左翼美术家联盟常务书记的胡蛮创办了“胡涂画会”,举办了中国革命美术展览,并创作了油画《拔剌》、《鞭痕》、《读<呐喊>图》;谢瑞阶画了《苦尽甘来》(瓜农);丁折桂画了《华山》(1935年参加 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孙世灏画了 《幻思》(1934年参加河南全省现代书画展);王公义的《乞丐》、《浪子》、《画家》、《都市之夜》(均参加1934年全省现代书画展);陈晓仓的《风景》(参加1934年河南全省现代书画展)等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油画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油画家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经常深入工农兵群众,观察分析生活,正确反映生活,油画得以兴盛和发展,肖像画和人物史实画的成就更为突出。50年代初期,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和学校的会议室 和礼堂里均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肖像。群众集会的会场上和游行队伍里 也都有伟人肖像。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丁折桂画的 《马克思》,张绍卿画的《列宁》、《毛泽东》、《刘少奇》,王儒伯画的《周恩来》、《朱德》等领袖像。王儒伯还创作出版了艺术家、 科学家的肖像神传画 《冼星海》、《契科夫》、《张衡》、《神医张仲景》等,不仅准确地刻划出他们的外貌,同时表现出博大的精神世界。
在 运 用 油 画 艺 术 服 务 于 革 命 事 业 和 人 民 的 人 物 史实画方面,有李剑晨画的《抢修上海机场》(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范迪宽画的《英雄阵地上甘岭》(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王征华的《南昌起义》(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氏族会议》(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等。这些 油画 作 品 体 现 了 现 实 主 义 的要求,表现了 人物的真实 感情,重视典型 环境和典型 性格,着重刻划 出人物的精 神世界。
1984年河南油画学会成立以后,围绕全国美术大展,组织以河南乡土风情为主题的创作活动,进一步推动油画的发展与繁荣。曹新林创作的《粉笔生涯》和 王 宏 剑 画的均获 《奠基者》全国六届美展银质奖;丁昆、毛本华画的《沙风》和段正渠画的《红崖屹岔山曲曲》获全国美展铜质奖,这些油画作品代表着河南乡土风情油画的基调和主流。吴焱画的《木犁》,李运江画的 《又一个秋天》,李俊林的 《吉祥九重天》等作品,注重近代精神的体现和作品植根于它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本源,是河南乡土风情油画的优势所在。方照华画的《难忘的歌》把革命战争年代文艺工作者的形象艺术地再 现 于 画 面 上 ;邓 邦 镇 画 的《 先 烈 邓 中 夏》是 革 命 历史题材中的肖像画、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山彦画的《黑马人家》是在继承油画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探索新的艺术语言而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二) 水彩画20世纪初期,李剑晨、谢瑞阶、丁折桂、杨蕃周、陈伯鲁、王熙新、陈师真等在水彩画方面留下了不少佳作。如李剑晨画的《水乡》、《晨》;丁折桂 画 的《落月》、《观赛》(1927年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寒友画展);陈伯鲁画的《风景》;陈师真画的《繁塔》(参加1934年河南全省现代书 画展)等。这些水彩画各有特色,韵味无穷。
30年代以后,水彩画多是通过人物、风景、静物来直接描绘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樊明体创作的《山雨欲来》、《溪边人家》、《嘉陵江》;崔豫章创作的《千年古柏》、《初夏》、《河边人家》、《故宫太和殿》等,表现方法上是因物制宜各有不同,又都富于写实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多方面发展了水彩画,而且多数是以水彩画的技巧和写实为主,又揉合了中国画的新因素,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新意的作品。李永海善于吸收和发挥中西绘画之长,运用色彩变化优美复色灰调而创作了《龙亭》、《农家乐》等作品;朱馨欣则以写实技巧,反映现实,高于现实的表现力创作了《金秋》、《码头》、《嵩山塔林》等,具有魅力。白荻的《静静的洛河》、《秋山雨后》等,具有朴实自然的风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画家们重视借鉴民族文化之精华,融化外来文化之养分,以求建构独特的艺术天地。在干湿传统表现技法基础上,发展了洒盐、水冲、对印、揉纸、水油分解等特技,创作了大批的优秀作品。如白荻的《月是故乡明》、《清泉石上流》;朱馨欣的《豫西山区》、《秋菊》;苏正的《花》;宋孝慈的《解冰》;宋惠民的《孔庙杏坛》、《菊花》、《山城》;马庆云的《金秋》、《我的小花园》、《矿山》;张复乘的《融》、《茅草地》;潘道生的《少女》;冯自强的《芜湖中山桥》;赵鸿甫的《晨雾》;吴银铎的《村头新意》;陈应麟的《海燕之歌》;刘艳会的《陕北行》;魏静的《春》等。画风朴实,具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发挥了水彩这一独特艺 术之特征。
民间雕塑
(一)会馆建筑的雕刻洛阳山陕会馆现存的一块照壁上饰有彩釉浮雕。潞泽会馆的建筑物上有丰富的民间石雕、砖雕和木雕,特别是大殿前的龙虎柱础下龙蟠虎跃相互交错,在柱础底层还雕出轻盈飞翔的燕子。开封市徐府街的山陕会馆现存的临街影壁墙是8米高的砖雕,院中一座六柱五楼三牌坊上面布满了高低浮雕。南阳社旗县的山陕甘会馆内的戏楼 悬鉴楼前有琉璃照壁,前后均有浮雕;戏楼和大殿均有木雕和砖雕,内容是《西游记》和《封神榜》。禹县的怀帮会馆也保留有民间雕刻。神垕镇有座保存完好的戏楼,从大门开始到整个建筑群,都有木雕、砖雕、石雕。因雕刻华丽精美,当地人称它“花戏楼”。
(二)寺院建筑的民间雕刻洛阳市关帝庙里的石桥桥栏柱头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优美的小石狮子。洛阳市老城的 “府文庙”,在大殿前台阶中间有块二龙戏珠的石雕。“府城隍庙”里的建筑物上均有木雕、砖雕和石雕;大殿里还雕有韩信、庞涓、子都、罗成和灵公的塑像和木雕像。朱仙镇清真寺的伊斯兰教大殿有许多民间雕刻,石方柱和阑额上有高浮照雕丹凤戏牡丹、狮子滚绣球;蟠龙柱上的木雕和柱础上的石雕。周口市关帝庙前石牌坊上雕刻着关、张义释曹孟德、竹林七贤和四季花鸟等。扶沟县王村六祖殿内还有六尊铁铸佛像。南阳市“府文庙”的雕砖照壁两侧有蟠龙浮雕柱和牡丹花卉、莲花基座。
南阳市新建的医圣祠中有民间艺 人 塑 的 历 代 名 医像。荥阳县洞林寺里的天王殿上有琉璃浮雕和圆雕;塔林中有座明代无缘真公禅师 的砖雕塔,周围雕有珍禽异兽和四季花卉。南阳社旗县火神庙的木牌坊上有精美的木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建筑物上雕有狮驮金钱、象驮宝瓶等。济源县云台宫的大殿前的20根方柱上,雕刻有民间传说故事《苏武牧羊》、《羽人飞天》等;门窗上有透雕、浮雕。
(三)民宅中的民间雕刻民宅中的民间雕刻包括庭院装饰和室内器皿、观赏陈设等。获嘉县有处民国初年建的徐家祠堂,院内有影壁、石坊,影壁上有圆形的嘉禾图。长葛县有座花牌坊,民间宅第上均雕刻着文臣武将、待从卫士、龙狮花鸟等等。商丘市有座穆氏四合院,建筑物上均有民间雕刻。虞城县有处任家四合院,门前的石狮、石礅、木灵格窗、楼栅上均有民间雕刻,其木雕的浮雕、透雕系精品。扶沟县文化馆有个荷花石缸,外周雕刻有荷塘的各种活动:赏荷、饮酒、划船、打鱼、钓鱼、鱼鹰等,是民间雕刻中的精品。
现代雕塑
1939年汉奸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侵略者,开封市人马植文为洛阳讨汪大会塑造了汪逆夫妇铁质跪像于洛阳老城十字街口,任人唾骂。1953年初,马植文和张绍卿共同设计创作了《毛泽东和斯大林握手立像》(高两米多,塑于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大门口)。翌年马植文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从事雕塑工作,他创作了 《左权将军立像》、《抗日革命烈士半身像》和革命烈士墓前的浮雕石刻。
1959年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设置了雕塑专业,培养了一批雕塑人材。其间,王今栋创作了 《狼牙山五壮士肖像》、《英雄模范胸像》、《林县英雄渠》大型玉雕(陈列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河南厅)和《高唱国际歌》等。1961年,雕塑家刘士铭设计创作了《葫芦兵》(陈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
1964年李湘生、谢翔、叶滨等分配到河南,1967年卢波、严世俊也来到河南。他们先后集体创作了《焦裕禄在沙滩》、《焦裕禄探沙丘》、《焦裕禄和老农》、《收租院泥塑》、《空军家史泥塑》和《黄河滩上血泪仇》(大型泥塑展览)、《矿工血泪》、《劳动创造了人》群像等。用雕塑造型的手段表现人物精神感情之刻划的革命现实主义雕塑品,标志着河南雕塑艺术的勃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雕塑作品的个人创作也兴盛起 来。李湘生利用唐三彩形式创作的大型唐三彩 《丝绸之路》,开创了唐三彩的新途径,她还精心创作了 《鉴真和尚》作为国家礼品送往日本;《白求恩组雕》在加拿大展出后并被收藏。卢波创作了《渠水清凉》等。这些别开生面的雕塑艺术品,颇受人们称道。
1983年,河南省城市雕塑领导小组成立。1984年,河南为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会首次向全国选送雕塑作品。
其中有已建成的雕塑照片:《大禹纪念碑》(王今栋、吴树华、蔡汉文作)、《牡丹仙子》(谢翔、李湘生、叶宾、杨奇瑞作)和集体创作的《民兵群像》、《八路军群橡》、《焦裕禄纪念碑设计》(吴树华作)、《中原花雨设计》(谢翔作)、《杨靖宇将军》(雕塑原作品陈列在中国美术馆,湘生、奇瑞、安江作)、《同学》(曹长安作)、《春满人间》(叶宾作)、《青铜时代》(杨奇瑞作)、《旋》(赵豫洲、景新生作)、《“二七” 罢工纪 念碑设计》(吴树华、虞小明、曹长安作)。
河南入选全国六届美展的雕 塑 作 品 有 《橹》(杨 奇 瑞作)、《冬天的阳 光》(王今栋作)、 《人 民 的 好 医 生 周 礼荣》(李湘生 作)、《山菊 花》(曹 长安作)、《三 代乐》(陈健 作)。 全 国 美 展 入 选 的 还有 王 一 丁 的 《大 漠》、 吴 树华、虞小明的《银箭》,崔国琦 的 《和 平 万 岁》, 卢 波 的《好喜欢》 获 银质奖。
1985年河南省雕塑艺术创作室建立,从此河南有了一支正式的雕塑专业队伍,直接承担了省内外大、中型城市雕塑。 如 《二七大罢工》 组雕、《吉鸿昌》铜像、《彭雪枫》胸像、《腾飞》锻铜、《路易·艾黎和中国孩子》群雕和《牧羊少年》等。
1985年全国第二次城市雕塑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1987年河南省城市雕塑领导小组派出调查组,对郑州等9个市、地城市雕塑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建成的106件雕塑艺术品,其中有25件艺术质量较差,思想内容陈旧,并将调查结果向河南省政府和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作了书面汇报。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文化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