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岁时节日
更新时间:2015-01-04 11:24:12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河南民间岁时节日习俗历来丰富多彩。其中有农业生产时令的标志,也有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有落后、迷信的东西,也有进步、科学
天中岁时节日
河南民间岁时节日习俗历来丰富多彩。其中有农业生产时令的标志,也有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有落后、迷信的东西,也有进步、科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些与人民生活联系不大的节日渐被遗弃;有一些则继续作为农家节令使用;或与新兴的革命节日一道,成为人们生产劳动之余庆祝丰收,欢庆幸福,游乐嬉戏,追求光明的习俗。
第一节 时序节令
时序节令源于天文历法。河南民间所用历法称“夏历”,它既重视月象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的时序,其年、月长度均依据天象,具备气、朔、闰三个基本要素。夏历将一年分作春、夏、秋、冬4季和12个月、24节气、72候、360天(大约)。因其吻合中原地区的农时,民间亲切地称其为 “农历”、“农家历”。至今它仍是河南民间农业生产时令的重要标志,为人们安排农田劳作所使用。
一、纪日习俗
河南民间所称一日,指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俗称“一天”、“白儿哩”;日落到日出这段时间则称“夜晚”、“黑唠”。民间纪日自古或以干支纪日或以每月的序数纪日。干支纪日即按“六十花甲子”,以“甲子”开始依次纪日。据考证,最迟从春秋时代的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至清宣统二年(1911年)止的2600多年间均用干支纪日。民国以后,干支纪日渐废,但民间所行“历书”中仍有其形迹,尤其在选定婚丧喜庆的“吉日”时,查干支日者颇多,以求“避讳”和“祛邪”。农家多以月的序数纪日,一月的前十天称“初几儿”,十天后称“十几儿”,二十天以后称“二十几儿”。隔月者前面加以月数,对于特殊之日则以特定名称相纪,如夏历每月第一天称“朔日”,最后一天称“晦日”;节气、节日则直接以节气、节日相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镇渐以公历纪日,乡村仍多以农历相纪。
二、纪月习俗
河南民间纪月一直习惯用一年中每个月的序数为纪。岁首的第一个月,夏历要用“正”字冠之,公历则加以“元”字,分别称“正月”、“元月”。夏历岁尾之月则加以“腊”字,称 “腊月”。其余均以每月序数称之,如二月、三月、四月…… 等。对于夏历中的闰月,或直称“闰几月”,或以“后”字冠于月数之前,如“闰三月”、“后三月”等。对于夏历29天的月份,称“小尽”,30天的月份称“大尽”。在河南民间,也有承古人“月建”之说,以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十二个不同方位纪月者,即将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与夏历十二个月相配,以“冬至”所在月配“子”(夏历冬至在十一月),十一月便为“建子”月,其后十二月为“建丑”,次年正月为“建寅”……等,据说十二支代表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观“斗柄”所指的方位,便可知为几月份。“斗柄”指向北,北为“子”便是“建子”月,即夏历十一月份;指着南,南为“午”便为“建午月”,即夏历五月份。至今在民间老年人中仍有以此观天象纪月者。
三、纪年习俗
河南民间,历来在尊重官府纪年方法的同时,习以“相属”纪年。相属也称“十二生肖”,是古时术数家拿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而成,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戍为狗,亥为猪。相属纪年实际是干支纪年,只是依其与地支相配的动物称之,如甲子、丙子、戍子、庚子、壬子之年均称以“鼠年”;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均称以“牛年”。在鼠年出生者,便“属鼠”;牛年出生者,便“属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规定以公元纪年。在城镇,尤其在工作人员中,公元纪年已渐成习俗,但在民间,既用公元纪年,又用“相属”纪年,尤其是农村,生了孩子不仅使用当年的属相,而且在婚丧喜庆的“吉日”选择上也颇多讲究。
四、候应观察
河南民间历来习惯按照“候应”来验证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推移,以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生产。“候”指时间,古以五天为一候。一年按照“五天一候”划分,360天为72候。每候与之相应的鸟兽虫鱼、草木等生态的变动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出现和消失,称为“候应”。近代以来,由于中原气候的变化,五天一候的候应划分,已不甚适合现实情况,加之70年代以来,随着气象台站的普及,72候及其候应已逐渐被人们所淡薄。但在乡间老年人中也仍有以72候来验证气候变化和季节推移的。尤其在山区民间,往往将候应与气象台站的预报结合起来使用,以安排农业活计。
五、节气应用
节气是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变化及其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一定节段,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月有二气,两气相隔15天,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据史料所载,春秋时代,已运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先后定出夏至、冬至和春分、秋分四大节气。其后,经农业生产的实践逐渐完善,至秦汉间已完全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并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几千年来它一直为人们所使用,至今仍为指导和安排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立春 在公历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为春天开始的日子,河南民间俗称“打春”。“打罢春,阳气升”。安阳一带民间,人们常用一长丈余的竹筒,内装少许软鸡毛,埋入土中大半,以测春日之到来。立春后当看到鸡毛从竹筒中飞出时,便以为阳气升腾之象,表示春天已经到来。立春后,麦苗返青,草木复苏,各种动物也开始活动,此时人们将家猫求偶之叫谓之“猫叫春”。民间认为立春早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以为六九前打春是比较理想的。故河南农谚有“春打六九头,遍地是耕牛”、“春打六九头,不种芝麻也吃油”,“春打六九头,黄豆胀死牛”以及 “春打六九头,种田不用愁”等。
雨水 公历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为 “雨水”,是立春后雨量渐增的节令。河南民间开始进行植树和“倒粪”积肥等农事活动。种红薯者要备制育红薯苗的牛粪。惊蛰 公历每年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此时春雷始发,惊动冬眠虫类,故称“惊蛰”。河南农谚有“过了惊蛰节,种地不能歇”,从此进入春耕大忙季节,该做的农活一定要做,否则“惊蛰不耙地,好象蒸馍跑了气”,养蜂者“惊蛰不放蜂,十笼九笼空”。民间在惊蛰前后还要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如炒玉米花等,以求防止蛰虫的危害。
春分 公历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也称 “春分点”)时为春分,此时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为河南真正的春天气候,最适合麦苗生长,谚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后,民间十分注意禁止牲畜 “啃青”,并安排“看青者”加以保护。
清明 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此后天气晴朗,气候温暖,所谓“过了清明等十天,早上晚上穿布衫”,各地春耕春种更加繁忙。豫南十分注意清明的夏历时间,农谚称:“二月清明不用忙,三月清明早下秧”。
谷雨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从此,天气暖和,已断霜雪,雨量增多。河南农家以为此时是大秋作物播种出土的好时节,农时不可延误。要及时抢种棉花,晚种便会“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影响收成。谷雨时小麦开始出穗,再有一月余便要收麦,谚称“一穗二穗,四十天上囤”。这时枣树也萌发新芽,牡丹花吐蕊,洛阳人于此时设牡丹花会以待游客。
立夏 公历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民间以此为夏季的开始。此时小麦已出齐穗,并扬花上浆,所谓“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仍未出穗者,便会欠收,称“立夏不出头,割了喂黄牛”。同时,“立夏黄莺叫,麦收快来到”,要提前作好夏收准备,否则“立夏不碾场,麦在土里扬”,影响麦收。
小满 公历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此时夏收作物子粒渐饱,蚕茧、大麦、豌豆成熟。谚称“小满见三新”。小满后,麦子很快要熟,“立夏麦穗齐,小满硬了仁”、“小满十八天,麦不熟也青干”,民间开始准备麦收,同时要进行晚秋作物的种植。农谚:“小满种谷,打满仓屋”、“小满种芝麻,节节都开花”。小满时节也是渔家的好时候,“小满前,鱼讯旺”。民间还认为小满时应下雨,不然 “小满不满,无水洗碗”,会发生干旱。芒种 公历每年6月6日前,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芒种时,河南各地要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理早秋,进入“三夏”大忙季节。谚称此时为“火麦连天”,小麦收打应达到“芒种一半场”的进度。由于夏历有闰月,芒种也有在四月者,河南民间十分注意其早晚,以安排活计。农谚有 “四月芒种麦不晌,五月芒种地上躺”、“四月芒种不开镰,五月芒种收大半”、“四月芒种不打钐,五月芒种钐一半”等。
夏至 公历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点)时为夏至。此日,是河南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此白日渐短,所谓“夏至一十八,日头转回家”。夏至时,麦收已完,农村正忙于秋作物的田间管理,谚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除草不宜迟”、“夏至棉花根边草,好似毒蛇爬上咬”。种晚稻者,要抓紧种,所谓“夏至秧,大把夯”,以保证产量。
小暑 公历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此时气温升高,汛期来到,农民多头顶烈日“滚打”于田间。
大暑 公历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为中伏前后,正当炎热中。各种秋作物生长极快,头茬二茬地均已中耕完,开始全力以赴进行防虫、防旱、防涝之事。
立秋 公历每年8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后还有一伏,虽然白天气温尚高,但已开始下降,农谚有“立秋再热十八天”、“立罢秋,早上晚上凉嗖嗖”、 “立罢秋,把扇丢”。立秋后,秋作物管理已进入最后阶段,大多已不需要再锄了。故谚称“立了秋,挂锄钩”。
处暑 公历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此后,暑气结束。玉米、谷类作物均出穗,谚有“处暑不露头,割了喂黄牛”。豫南正是“处暑提镰割早稻”之时。
白露 公历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过了白露节,夜寒白日热”,夜间露水发白。白露后开始收高粱、玉米等,谚有“白露提镰不论青”和“白露打核桃,不打仁变燥”。在山区、丘陵开始种麦,所谓“白露种高山”。南阳镇平等地开始育菜苗。
秋分 公历每年9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时为秋分。此日同春分一样,昼夜几乎同长。秋分后,要积极送粪犁地备播小麦,所谓“白露到秋分,犁地要认真”。
寒露 公历每年10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民间秋收更加忙碌,要“豆子寒露及时收”。同时开始种麦,“寒露至霜降,种麦莫商量”。“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河滩”。“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霜降 公历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从此开始降霜,进入麦播高潮季节,谚称“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同时要进行收棉花、刨红薯等农事。
立冬 公历每年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为立冬。民间习以此节为进入冬季。这时,种晚茬小麦者仍在抓紧时间播种,因为“立冬到小雪,种麦嫌晚些”。红薯大多已收完下窖,种油菜者也在忙于移栽之事,许多人还忙于旱地耕田事,相信“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
小雪 公历每年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此时气温继续下降,麦播已完,所种麦已是“小雪不倒股,大雪不出土”之时。民间除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外,许多人家修房盖屋。闲散劳动力也扫树叶,推壮土,垫粪坑积肥。喂养牲口之家要收拾牲口圈,以利其安全过冬。家家户户多进行冬菜储藏,有的则出外经商、打小工等。
大雪 公历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时为大雪。各地开始降雪。民间除继续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修补外,开展副业活动者更多。
冬至 公历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点)时为冬至。是日,是河南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日后白天渐长,所谓“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小寒 公历每年元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时值“三九”前后,进入严冬时期。
大寒 公历每年元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既至,霜雪既降,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已近春节,农谚有“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民间开始筹划度春节之事。
河南民间老幼皆知二十四节气,并流传有《二十四节气歌》,歌云:
廾四节气有根源,二至二分早已传。今见节气二十四,一年按序来循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事活动作依据,种植收获有时间。近年,歌中又加上二十四节气和公历对应时间的内容,续歌:上半年为六、二一,下半年为八、二三,每月时间有规律,相差不过一两天。
六、伏 日
河南民间称伏日为“伏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俗称“三伏”。在河南,至伏天称“入伏”。此时适逢“三夏”大忙,农谚有“头伏箩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扯绿”、“入伏强种三天豆”等。伏日从初伏到末伏正处于公历每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间,正是气温最高之时,有“热在三伏”、“热在中伏”之说。民间多利用此时的高温用西瓜、蕃茄晒酱等。七、九 九九九,民间又称“数九”。为民间在冬天计日、计时和测知气候变化的方法。九从冬至次日算起,每九天为一段落,计有头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九,合称其为“九九”。冬至翌日,谓之“交九”。九九正处于公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尤其三九、四九处于小寒、大寒之际,天气极冷,有“冷在三九”之谚。民间十分重视观察“九九”天气的变化,并依其观察情况预测日后天气,谚语有“头九晴,九九晴”、“头九有雪,九九有雪”、“九里暖,春里寒”、“九里寒,春里暖”、 “水九旱三春”、“出九三日晴,稻田白如银”、“出九三日黑,不用筑田壑(水足)”、“出九一场霜,背着锄头薅老秧(旱)”。对于“九九”的气候变化和农事安排,河南民间还有各种歌谣,称作“九九歌”,其中有讲气候变化的,如: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行路君子大甩手,七九八九,解开衣衿把路走,九九八十一,老公门前立。有讲农事活动的,如:头九二九,家里拱手,三九四九,尖刀不入土,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八九,遍地黄牛儿,九尽百花开,春忙已到来。50年代以前,民间有绘图以计“九者”。在开封一带此风尤盛。人们或用一张白纸绘梅花一枝,上有81瓣;或用白纸一张上绘九格81个圆圈,挂于房中墙上,从冬至第二天“交九”日开始用毛笔涂染纸上的花瓣或圆圈。涂染时还要根据天气阴晴、雨雪寒风下笔,如阴天,则涂染一个花瓣或一个圆圈的上部;晴天则涂染下部;刮风天涂左边;下雨天涂右边;下雪则涂染花瓣或圆圈的中间。一天涂染一个花瓣或圆圈。花瓣、圆圈涂染完毕之日,也就是“九九”过完之时。这时,屋内纸上梅花瓣或圆圈已全部涂了黑色,而外边已春回大地。此举俗称抹“九九消寒图”。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天中传奇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