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风水 > 正文

古代《九宫历》与《奇门遁甲》的渊源

    更新时间:2018-11-05 16:41:37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
摘要: 在中国古代,《九宫历》曾经十分盛行,它是一种结合律历与占卜的历算法门,这种历法也叫九宫飞位,自从唐
古代《九宫历》与《奇门遁甲》的渊源
在中国古代,《九宫历》曾经十分盛行,它是一种结合律历与占卜的历算法门,这种历法也叫九宫飞位,自从唐朝广泛运用以后,影响深远,以后的历朝历代基本没有断绝。
关于九宫历与奇门遁甲的渊源,现在易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和认识。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可以发现至少在汉代时期,与其相关的术数历占原理已经基本定型。譬如汉代纬书中经常提到的“太一游九宫”原理就与九宫历占及奇门遁甲的应用原理完全一致,无疑这应该就是后来的九宫历法与奇门遁甲的源头之一。
其原理在汉代著名纬书《易纬乾凿度》中有这样的总结:“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谓之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汉郑康成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率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
这里的太一在九宫游走的原理,是把九宫位序与八卦结合到一起,再配以周边8个卦爻和方位,按照九宫数字顺序和相应的卦序游走,与奇门遁甲及九宫历占原理同出一辙。汉代卦序在纬书中常见到的是后天八卦,即以震、兑、离、坎为东南西北的“四正”方位,以巽坤干艮为“四维”。
其次序如图所示:

九宫历算与奇门遁甲基本上都是结合阴阳五行、八卦、九星、九方神和六十甲子、三元九运及二十四节气等等,而进行九宫推演的一种方术,即取九室之数,配以八卦五行,名之曰“九宫八卦”。
有关它的描述自汉以来有许多说法,但其基本的算法不变,主要以太一定起始之位,而按照上面《乾凿度》所列的八卦顺序循环往复。其作为历占之法,在汉代已经出现,《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就记载了太一游走与一年365日的关系,其谓:“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这里的叶蛰、天留、仓门、阴洛等9个名称都属于所谓的天空“九部”范畴,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河图括地象》均有此说,它们分布于中央及八方,与九宫各位一一对应。

《灵柩》记载的九宫八风的图式在1977年于安徽阜阳双古堆发现的汉代太一九宫式盘上得到实物的验证,因为这套式盘的方盘上从下部坎位顺时针刻有“冬至汁蛰四十六日废,明日立春;立春天溜四十六日废,明日春分;春分苍门四十六日废,明日立夏;立夏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废,明日立秋;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废,日明(应作“明日”)秋分;秋分仓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等字句,盘的背面有“第一子夜半冬至右行”、“第二夏至”、“第三夏至”、“第二冬至平旦”、“第四冬至日入”、“第四夏至”等字样。这表明这套式盘以坎位冬至为始,按照太一固定的顺序和路线游走,其占卜方式应该是确定方向位置后根据卦书进行细致的解说。
在历史文献中,较早有据可查的使用九宫算推演时间的当属《南齐书•高帝纪》,其中的一段“史臣案”就有具体的纪录:

“按太一九宫占推汉高五年,太一在四宫,主人与客俱得吉,计先举事者胜。是岁高祖破楚。晋元兴二年,太一在七宫。太一为帝,天目为辅佐,迫协太一,是年安帝为桓玄所逼出宫。大将在一宫,参相在三宫,格太一。经言格者,已立政事,上下格之,不利有为。安居之世,不利举动。元兴三年,太一在七宫,宋武破桓玄。”
九宫占法到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从《隋书•经籍志》所记载的情况看,这个时期有许多相关的历数书籍,皆与九宫占有关,经初步统计,大约有34种,比如:《九宫经》三卷(注曰:梁有《黄帝四部九宫》五卷,佚亡);《九宫推法》一卷;《三三九宫立成》二卷;《九宫要集》一卷(豆庐晃著);《九宫经解》二卷;《九宫图》一卷;《九宫变图》一卷;《九宫八卦式蟠龙图》一卷;《九宫杂书》十卷(梁有《太一九宫杂占》十二卷,佚亡);《太一九宫杂占》十卷;《黄帝飞鸟历》一卷等等。

隋朝时期,九宫历占已经为官方历书所用,《隋书•袁充传》就有“其年(仁寿四年,604年)即当上元第一纪甲子,第一纪甲子,太一在一宫”的记载,可见当时的使用情况。在萧吉的《五行大义》中,古代的九宫占理论也被清楚的记叙下来,所谓:“九宫者,上分于天,下别于地,各以九位。天则二十八宿、北斗九星,地则四方四维及中央,分配九有,谓之宫者,皆神所游处,故以名宫也。郑司农云:太一行八卦之宫,每四乃入中央,中央云者地神之所居,故谓之九宫。《易纬乾凿度》云: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地之数合五十有五。九宫用者,天除一,地除二,人除三,余四十九,以当蓍策之数。”

-萧吉-林衡-沪上黄氏(复本)
到了唐朝时期,李氏王朝统治者认为其家族谱系与李聃相关,其对于道术不但有着特殊的爱好,而且还包含着政治意义的追求,九宫历算这样的知天时、查万物的神秘理论自然为其所用,成为控制上层意识形态的工具。
据史料记载,唐自开元天宝以后,在其国家的祭祀活动中,出现了相关的九宫理论的讨论,如王起、卢蹴曾经大量引用前朝术书《黄帝九宫经》与《五行大义》等论证九宫原理,其说法上承汉代太一九宫理论,而更加繁复:“一宫,其神太一,其星天逄(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神轩辕,其星天衡(冲),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宫,其神招摇,其星天辅,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绿。五宫,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离,其行火,其方黄。六宫,其神青龙,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玄;七宫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兑,其行金,其方赤;八宫,其神太阴,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宫其神太一,其星天英,其卦离,其行火,其方紫。观其统八卦,运五行,土飞于中,数转于极,虽敬事迎厘,不闻经见,而范围亭育,有助昌时,以此两朝亲祀而臻百祥也。”由于九宫历算可以运五行,知数极,并且可以体现“太一”神的活动周期,因而其对于国家具有非常的意义,“有助昌时”,所以为统治者所看重。
九宫历占,其核心为九宫八卦及阴阳理论,主要用以记月或记年,这种算法还被称为“九方色”、“飞九宫”、“紫白值日图”、“紫白值月(年)图”等。这些九宫图中的数字1—9均以颜色区分,即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9种颜色与五行相配的原理是一白——水;二黑——土;三碧——木;四绿——木;五黄——土;六白——金;七赤——金;八白——土;九紫——火。
九宫与六十甲子相配,其最小公倍数是180,为3个六十甲子,所以古代对于九宫中的甲子循环有所谓“三元甲子”之说,上元甲子是以一白入中宫(即从坎位起始);中元甲子以三碧入中宫(震位);下元甲子以七赤入中宫(兑位)。上面所列的大九宫图将九宫原理概括得比较清楚,一般说,九宫的循环从一白水星坎位起,这为甲子年,是为上元第一年,随后每年九宫图形各数,各减去一而加以排列,中宫一白减一为零,按照九宫运行法则,归零回九(九宫其余各数字相同计算),则中宫即为九紫火,在离位,为上元第二年,中宫随后移到八白木,艮位,为上元第三年,再其后是七赤金,兑位,如此排列下去。这样过了60年,干支循环一周,又回到甲子年,是为中元的开始,但入中宫的星是三碧木星,之后的循环又经过60年,则入中宫的星是七赤金星,是为下元开始,经过60年循环后,中宫甲子年则回到一白水星。是为三元一纪。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易经风水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