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王店大装
更新时间:2015-03-23 08:55:58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泌阳“王店大装”属抬阁类大型民间艺术,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是泌阳县域内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
泌阳“王店大装”属抬阁类大型民间艺术,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是泌阳县域内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之一,是本地社会民生和地域文化的一大景观。
王店大装系高架大型彩装,兴于明末清初,盛于清末民初,已有400余年历史,由当时王店艺人张、宁两家移植山西大宁民间“抬阁”技术演变而成,每逢古庙会和重大节日都要出演。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停演20余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店艺人丁保全、白天增等集资数千元,使王店大装这一古老的艺术重放光彩,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让许多中老年人至今记忆犹新。后因百余人的艺人队伍难以组织,加之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又停演20多年。近年来,在县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老艺人丁保全等人的精心组织,王店大装又重见天日。
王店大装是当地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造型典雅,内容优美,加上铿锵有节奏的吹打乐相伴,气氛浓烈,场面壮观,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据《泌阳文化志》载:“王店大装是用大型方桌和四根抬杆或多根抬杆绑標而成。表演者身着戏装,分为三层上下、左右站立,固定在方桌上方,可以转动,以表演折子戏常见,多为传统造型剧目。大装用人较多,场面较大,道具繁多,技术性强,所以玩家较少”。大装过去都是用人抬,每架装需16个人抬,1980年后,装架改为人力车拉,进入2000年后,大装架又改为拖掛型,用拖拉机拉动。
王店大装下有拖掛型装架,上有“弓”字型钢制装柱,高度在街上以高空无障碍通过为准,每台装一般为6—7米高,有7—9名青少年演员,身着戏装,根据不同的剧情,化妆成不同的造型,分上中下三层固定站立。每次出演,三至五架大装不等,演出队伍百人左右。表演时,“抬搁人”按照戏曲舞台人物化妆,下面抬座的人也是身穿彩衣,按丑角化妆。表演时关键在于“底座”身上的功夫,“底座”必须压稳脚跟,挺直腰板,把劲用在脚腕和腰部,将膀子前后甩开,才能使铁杆上的“挠搁人”彩衣、飘带左右飘舞如飞,酷似天上神仙一般,表演者随着锣鼓节奏变换步伐和队形,其动作之优美,变换之花样,常使观众目不暇接,赞不绝口。
近年来,大装行走以四轮车拉动行进展示为主。主要让观众看到演员像是腾云驾雾、凌空站立、奥妙无比、让人惊奇。前有铜器(锣、鼓、钗)鸣锣开道,每架大装各有两架皇杠(皇杠是给皇上进贡的礼品盒,两人抬一架,上边裹有莽袍玉带,戴有铜铃两掛)护驾。每架大装还有两人手持长杆卡子,以保护装上演员。行进时,有乐队配合,锣鼓喧天,鼓乐齐呜,热闹非凡。目前,王店大装已被县政府、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保泉、陈顺旺分别被公布为市、县级传承人。
王店大装(演出现场)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天中名事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