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杠天神(新蔡县)
更新时间:2015-03-24 16:01:26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 “杠天神”又名“唱天神”、“灶爷卷”。是民国初年发源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东南部新蔡县、流传在驻马店和安徽省阜阳等地区的一
“杠天神”又名“唱天神”、“灶爷卷”。是民国初年发源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东南部新蔡县、流传在驻马店和安徽省阜阳等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由于该剧种生活气息浓郁,唱腔曲调富于口语化,特别是方言俚语的运用,使人们感到朴实、亲切。因此,曾一度非常流行。
杠天神演出剧目分为三类:一是祭神还愿戏;二是农村家庭生活小戏;三是民间传说的传统故事戏。新蔡县佛阁寺镇梅楼村北吴岗自然村杠天神戏班主要演出剧目是:《张郎休妻》、《站花墙》等。这类节目的特点是情节生动,内容曲折、有头有尾,能调动观众的感情。
杠天神剧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杠天神戏在演出剧目内容上,直接反映社会底层、人民大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内心世界,他们经常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戏、邻里和睦戏、劝善劝赌戏,是其他大剧种无法比拟的。该剧种是土生土长在汝河沿岸的地方小戏。演出形式的轻便灵活,艺术风格的乡土韵味,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土”字上。演出很少程式化动作,大多是即兴表演,随时就可插科打诨。“一副挑子两箩筐,高台低台都能唱;热热闹闹还愿戏,有滋有味演张郎”。老艺人的顺口溜,就是对杠天神剧种演出形式等方面的概括。一副挑子两个箩筐就可装着衣箱道具赶场。演出时,有些角色需要换装,来不及或衣箱不齐备,只需角说句:“慌里子慌张,换胡子不换衣裳。”重新戴一个髯口(即胡子)就可以是另外一个角色,同时又起到了插科打浑的作用。演出场地的选择,亦不严格。场院、地头能演,土台、高台(指抬的木板台)能唱。特别是还愿戏,不但剧目本身热闹,欢快;开演前的祭神仪式更能招徕观众。敲着锣鼓,扛着神像,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戏班里挑嗓子最好的演员先绕场亮腔,唱一段庆贺恭喜等应时的活口段子,既显示了班底的实力,又为还愿者助兴。加上爆竹齐鸣,锣鼓咚咚,热闹非凡。当地
群众为了祭神还愿,请不起大戏班,杠天神剧班就尤受欢迎。
2004年11月,在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中,新蔡县杠天神戏《张郎休妻》,作为驻马店市参赛剧目之一,给评委和观众
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举荣获由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省文联、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组委会颁发的最高荣誉——“河南民间文化遗产——金鼎奖中的特别贡献奖,并获得表演金、银奖、音乐银奖、优秀组织工作奖”共5个奖项。2004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名录》;2005年又列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6年元杠天神剧《张郎修妻》剧照及专题片——《濒临绝响的杠天神》在中国美术展览馆“全国非物资文化遗产优秀成果展览”中展演、展出。
2005年7月份,省文化厅决定杠天神刘敬州为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11月刘敬州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验交流会暨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命名表彰大会,被授予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
杠天神(资料图)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天中名人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