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中关注 > 文化 > 正文

明代全真教有多少宫观

    更新时间:2015-11-08 10:27:58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地处江南的浙江杭州是元明时期全真教十分盛行的地区,杭州吴山曾有元明时期两座著名的全真教宫观,分别以全真教两位重要祖师之名命名
地处江南的浙江杭州是元明时期全真教十分盛行的地区,杭州吴山曾有元明时期两座著名的全真教宫观,分别以全真教两位重要祖师之名命名,一为重阳庵,一为紫阳庵,今虽宫宇荡然而遗迹尚在,亦可见当时全真教之盛。
 
道法自然(资料图)
一、全真教在浙江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全真教在王室的扶持之下大行于中国北方地区,随着元朝统一中国,全真教的势力扩及到江南地区,并渐与江南的道教金丹派取得相互认同,形成统一的全真教门。浙江为当时江南全真教最为兴盛之地,陈教友《长春道教源流》认为,“宋平后,浙人多学全真者矣,特稍参以南宗耳。”元代浙人对全真教的推崇,一方面是来自当时社会崇奉全真的宗教风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着浙江自张紫阳以来就有的全真教南宗的修炼传统。
至元末贵盛一时的全真教门逐步走向没落,明代国家扶持正一而抑制全真,重阳一系的“全真正脉”几近绝嗣,而紫阳一系的“全真南宗”却仍能传承不废,遂成为元明之际江南全真教的主流。明中后期,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渐放松,消沉已久的全真教门逐渐得以重振并重构全真教的道脉传承史,但江南地区全真教道脉的传承体系,却是被排斥在“全真正脉”之外的“教外别传”。
通过对明代江南重镇杭州的全真教道派和修持方法的考察,能发见江南全真教发展的一般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术界对于明代全真教的刻板印象。
二、杭州有多少全真教宫观
明初国家制定宗教管理制度,划道教为正一和全真两派,可见当时的全真势力尚可与正一相较。自元灭南宋以来,全真教大行于浙江地区,而杭州全真教宫观之数亦颇众,据明成化嘉禾居士周鼎撰《重阳庵记》曰:“重阳氏之教,始于唐而盛于元,传至今不衰,杭郡城之为是学者众,为廜(广+苏)而各有题额亦不一而足。”
可见明时杭州全真之盛,全真宫观多达十余座。洪武二十四年(1391)六月,朱元璋有感于佛道伪滥日盛,令清整佛道两教,敕礼部曰:“今之学佛者曰禅、曰讲、曰瑜珈,学道者曰正一、曰全真,皆不循本俗,污教败行,为害甚大,自今天下僧道凡各府州县寺观虽多,但存其宽大可容众者一所并而居之,毋杂处于外。”于是天下乃有归并丛林之制,时杭州“归并全真道院十有一,悉统之(重阳庵)。”以下择其要者详考之:
(一)重阳庵
重阳庵始建何时
重阳庵为明代杭州唯一的全真十方丛林,据《西湖志》载,“重阳庵在吴山之右馨如坊。”即吴山东麓青衣洞旁,清光绪间改为阮公祠,后世重修,今仍存,石壁刻有“全真”、“青衣洞天吴山福地十方大重阳庵”等字。
 
重阳庵,清光绪间改为阮公祠(资料图)
又《重阳庵集》载其渊源:“(重阳庵)始自唐开成闲,祖师韩道古结茅以居,感青衣童子出现,有泉自洞中涌出,潴而为池,岁旱不竭,后大德闲西川道士冉无为云游至浙,因观青衣岩洞,遂盖三清宝阁、元帝圣殿,嗣汉三十八代天师广微子书‘青衣洞天吴山福地十方大重阳庵’一十四字刻于石壁,洪武二十四(1391)年立为全真丛林,丙子(1396)道士钟道铭重建,成化十一年(1475)住持梅道暹新之。”
历史发展变化中的重阳庵
唐宋时,吴山道观主要为符箓派道士所掌领。元大德间自西川入浙的冉无为,以重阳名庵,当为全真道士无疑,而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所书的观额,亦表明了全真庵后来发展成为杭州具有深远影响的全真教十方丛林,元郑元祐《遂昌杂录》载杭西重阳庵有罗蓬头修全真,为杭州地区深有影响的高道,曾授浙西都道录等。故此“国初有归并丛林之制,独重阳在全真道流班首,则文席必众望之士以居。”
据明成化嘉禾居士周鼎撰《重阳庵记》,记载了重阳庵自元大德至明成化间的历代住持:“冉(无为)之席则刘碧虚继之,继刘之席为江铁庵氏,继江之席为杨古岩氏、孙守素氏,继守素者钟本清氏,本清之继则志暹焉。暹初受业三茅宁寿观副都纪张静庵为弟子,骆仲仁又继暹之席以领众,而师友之相代先后一轨也。”刘碧虚、江铁庵、杨古岩、孙守素皆元时全真道士,“铁庵尝建五祖、七真之堂于殿右偏,在至正乙亥(注:至正无乙亥年,当为至元乙亥即1335年)八月。”
庵之名取自全真教祖王重阳
入明之后,重阳庵仍为全真道观,住持钟本清、志暹皆为元末明初的全真道士,即前文所述重修庵宇之钟道铭、梅道暹也。继梅志暹之后有何志远、骆仲仁、俞宾梅、陈日可、朱之一、邱春岳、俞沾恩等先后住持本庵。
 
王重阳(资料图)
重阳庵内有青衣童子亭、天医行宫等殿宇亭台胜景,又有“重阳八景”,即吴山福地、青衣洞天、云水钵堂、龙虎丹室、松巢白鹤、地产灵芝、万竿翠竹、一泓涌泉,其中云水钵堂、龙虎丹室、松巢白鹤、地产灵芝四景各有全真教门的掌故,分别与全真祖师丘处机、尹志平及本庵住持杨古岩、孙守素有关,从中亦可见本庵全真历史文化之深厚。庵之名取自全真教祖王重阳,在全真教中,各地以历代祖师之名命名的宫观颇多。除重阳庵外,明代杭州的全真宫观如纯阳庵、紫阳庵、长春庵、长生庵、玉阳庵等皆如此类。
(二)紫阳庵
紫阳庵始建何时
紫阳庵在瑞士山客鳌峰,为钱塘之胜,范原易《紫阳庵碑记》称其“据吴山之坤,位三茅观之艮,称小蓬莱。”
紫阳庵始建于宋代,历代高道云集,据《西湖游览志》载:“紫阳庵在瑞石山,宋嘉定间邑人胡杰居此建集庆堂,元至元间道士徐洞阳得之,改为紫阳庵,其徒丁野鹤弃俗全真,一日召其妻王守素入山,付偈云:‘懒散六十年,妙用无人识。顺逆两俱忘,虚空镇长寂。’抱膝而逝,守素遂奉其尸而漆之,端坐如生。亦束发为女冠,不下山者二十年。”从志中所知,至晚在元至元间,紫阳庵已成为全真宫观,斯时全真大行于江南之地,而浙人学全真者甚众。
紫阳庵名源于全真南宗创始人张伯端
关于紫阳庵名之来历,据《紫阳道院志》所述,道士徐洞阳修真吴山,“尝感张平叔住山传诀,故庵名紫阳云。”张伯端字平叔,北宋浙江天台人,全真南宗创始人,元代南北全真合流之后,张伯端被封为“紫阳真人”。张紫阳道法在浙江地区有著深远的影响,徐洞阳称张紫阳曾入梦传授丹诀,实质上表明了徐洞阳本人的南宗道士身份。徐洞阳有传法弟子曰丁野鹤,据《武林纪事》所载:“野鹤,钱塘人,弃家为全真道士于吴山之紫阳庵”,羽化后其妻王守素亦出家紫阳庵为女冠,得道而仙去,“夫妇入道”传为玄门佳话。
 
张伯端(资料图)
明时丁野鹤后裔仍有出家为道士者,而《紫阳庵集》亦为丁氏后人所编辑,隐隐显示出紫阳庵似已成为丁氏家族历代掌领的子孙庙。据《瑞石山志略序》:“羽士丁梅石者,野鹤之裔也,为予言野鹤仙去事甚奇,又言野鹤之师曰徐洞阳,旧馆丹炉依其在目。”
范应虚重建紫阳庵 旧时胜迹恢复
至明代紫阳庵早已破败荒废,据聂大年《重创紫阳道院记》所载,紫阳庵旧有列仙堂、玉虚楼、元武殿,“皆极庄伟,自野鹤化去未及百年而昔之殿台楼馆鞠为茂草,过者伤嗟。”
又据《西湖游览志》载,“其庵久废,皇明正统甲子(1444)道士范应虚重建,作玉虚、望江二楼,聂大年为之记。”范应虚为杭州府副都纪全真道士张守常的高弟,此次重建基本上恢复了紫阳庵的旧时胜迹,又“作丁仙亭、塑圣像、绘涌壁、葺迎真洞,颇复其旧景。”
正统十三年(1448),本山全真道士张复阳作《瑞士山紫阳道院胜迹记》,详述紫阳庵之胜迹。紫阳庵为钱塘伟观,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本庵,庵后有玉虚道院,“创建于明景泰辛未(1451),至万历癸卯(1603)重修。”为纪念开山祖师徐洞阳,紫阳庵之侧又建有洞阳庵等。
(三)其他全真宫观
凝真观:始建于元朝 明代归并于重阳庵
明代杭州归并全真道院十一座,多数宫观名称没有详细记载,唯有凝真观(或凝真庵)明确为当时归并的全真道院。据《嘉靖仁和县志》载:“凝真观在平安坊,元至正庚子(1360)境内疾疫,里人马教授舍宅为庵,请紫阳庵姚懒朴医愈,洪武间重建,后并重阳庵,今改为扬清祠,火毁。”
《西湖游览志》亦载:“凝真庵在忠清里,内元至元庚子(注:至元无庚子年,当以至正为确)杭州大疫,里人马均礼延紫阳庵道士姚懒朴作法治之,境内以安,里人共购地结庵以奉懒朴,洪武十八年(1385)徐道真等、正统二年(1437)萧自然等、成化十年(1474)屠宗善等相继重修。”据此可知,凝真观建于元至正间,斯时正是全真大行于浙江,民人敬奉全真道士,故有舍宅为观的社会风尚,紫阳庵的姚懒朴善医术,为凝真观所供奉的全真道士。
入明以后,凝真观作为全真道院归并于重阳庵,徐道真、萧自然、屠宗善等相继重修,嘉靖中改为扬清祠,祀四川按察佥事王琦、刑部郎中项麒,后毁于火。
杭州另有纯阳庵、玉阳庵、长春庵、长生庵等道院,未明确记载是否属于全真道院,仅从道院名称(全真宫观多称庵或院)及其殿宇、神像、掌故等,隐约可以判断应属全真。
玉阳庵与全真七真王处一的渊源
玉阳庵为杭州较早建立的全真宫观,《嘉靖仁和县志》载:“玉阳庵在马市巷,主奉纯素守忠,大司马仁真建。”其后附有玉阳广度真人传,记述了七真之一的玉阳子王处一从师修道的艰难经历,而庵以玉阳为名亦表达了对全真七真王处一的纪念。
纯阳庵:为纪念纯阳祖师而建
又有纯阳庵盖为纪念纯阳祖师所建,据《嘉靖仁和县志》:“纯阳庵在褚家塘,元至正丙戌(1346)建,岁久寖敝,嘉靖十三年(1533)有羽士姚德恂募缘修葺,乃克完复,致仕郎中里人项麒撰碑记。”纯阳庵的建造年代与凝真观大致相差无几,其中提到了嘉靖年间的道士姚德恂,也令人联想到元至正间紫阳庵的道士姚懒朴,这种家族世代为道士的现象,在杭州地区的全真教中似乎并非偶然。
长春庵和长生庵与姚姓家族的关系
《嘉靖仁和县志》还记述了两座建于南宋时期的全真道观,即长春庵和长生庵:“长春庵在相安巷。宋英宗至治(注:按北宋英宗有治平年号(1064-1067)而无至治年号,唯元英宗有至治年号(1321-1323),全真教始创于金代,故长春庵和长生庵的建立年代当以元英宗至治间为确)初,有姚姓者,杭郡人,家业饶裕,其妻蔡氏讳景春,一旦语其夫曰:‘欲脱俗修真,愿以家资二分,畀夫娶妾以营家业,自以一分为建庵修养之需’。夫曰:‘汝愿修真,吾亦无子女,岂不能同修道乎?’蔡氏然之,乃曰:‘既欲修真,不宜同处。’于是各建一庵,蔡则建于洪福西相安巷内,因是礼请三十九代嗣汉大真人张嗣成题额曰‘长春庵’,姚建于妙心寺北曰‘长生庵’。永乐间有袁守常来住长春为都纪,自是而后代不乏人,成化七年(1471)复得都纪沈继升振演,庵宇益宏,而善守则沈如松焉。致仕知州里人吴乐间撰碑记。”斯时全真教早已行于大江南北,建庵修真乃为当时浙人的一大社会风尚。
长春庵和长生庵之名,盖为纪念全真长春真人丘处机和长生真人刘处玄所建,夫妻弃俗修真的故事,在全真教中并非个案,较著名者当属全真七子中的丹阳真人马钰与清净散人孙不二,元代杭州紫阳庵丁野鹤与孙守素亦属此类。长春庵和长生庵的来历,提到了杭郡的姚姓者,而前述元明两代杭州姚姓为道士者,有元至正间紫阳庵的姚懒朴和嘉靖年间纯阳庵羽士姚德恂,他们应属同一家族,而元明时期的紫阳庵亦历代为丁氏家族所掌,明代重阳庵“志暹父子继领其事而誉益归。”若果我们猜测不误的话,杭州全真教有家族世代为道的传统,则此又当为江南全真教的一大特色。
宋濂曾在三茅观读书?
明时杭州三茅观亦曾有全真道士居住。三茅观在吴山,始建于南宋高宗时,历来为茅山道士所主持,明时有全真道士张守常“居三茅观,受施准葺观,感张三丰与谈玄,便尔通灵,一日诵黄庭,闻异香满室而化,举棺若空。”
 
三茅观(资料图)
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浙江浦江(今浙江兰溪)人,曾读书吴山三茅观中,元至正间曾入仙华山为道士,自称得全真南宗之学,宋濂的全真学术背景,可能与其早年读书三茅观的经历颇有渊源。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文化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