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中动态 > 记事 > 正文

雕刻时光 相守一生

    更新时间:2023-06-20 16:10:04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
摘要:王心峰,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中学教师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
本网讯:文/河南泌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王心峰

个人简介:王心峰,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中学教师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管理人才,驻马店“十大领军人物”、驻马店市“优秀校长”,驻马店市政府拔尖人才,驻马店市教育学会理事。多次获得省、市优质课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泌水流香,孕育着“尚德远志探知笃行”优秀品质的一中人。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成就着我们泌阳一中的名校风范和一流业绩。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深爱我的教育事业 ,这种爱,对我来说,是我一生不变的情感,用“爱”“心”教育学生,收获满园“桃李”,用“心”工作,我成长着,我快乐着。
童年时期的我,理想并不十分清晰,“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这个朴素的愿望源于爷奶的熏陶(他们也是老师)及父亲的一句话。那是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父亲光着膀子,古铜色的皮肤在烈日的炙烤下挥汗如雨,手握着镰刀在收割庄稼。“长大了当老师吧,天天捏粉笔,你的手就不会像我的手这样粗糙,也不会这么累,还能吃上商品粮。”父亲对我说。因为父亲也曾为老师,当时我家三爷、四爷、大姑、表姐都是老师。就这样,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长大要当老师的种子,只因不让自己的手如父亲的手那般粗糙,只因不让自己再过父亲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的小学五年、初中两年生活是在离家几里地的大队学校——柿园学校度过的,从初一开始因为有早晚自习,所以由原来的每天四趟变为每天六趟走读。
七年的生活基本认识了全校的人,全大队的人。好天的时候,总是脱掉鞋子回家,因为妈妈做的鞋子总赶不上穿坏的速度。早晚自习有开始的煤油灯——到后来的汽灯——电灯,觉得变化很大。那时间说八零年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理解就是电灯、电话、洋犁子、洋耙。而每当下雨天,走在泥泞的路去上学去,挽起的裤腿上总是溅满了泥巴。春夏还可以,冬秋季节脚都没暖和过。当时没有雨伞,顶的都是肥料袋,风里雨里的坚持,只因儿时的梦想。
特别感谢曹长川、冯朝伟、吴聚明、李春甫老师。他们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关心爱护我们,特别是每次开学报名时,我总是等到最后没人时才去报名,这几位老师竟然不问我的成份,我真是感激万分。有人称我们是地主羔子、地主娃,而我觉得我也是生长在红旗下,哺育着毛主席的阳光雨露成长的。到现在也不知道爷奶、父辈是啥罪恶,只知道成份由小量出租——地主,是因为爷奶是地下党,爷爷解放后是民兵大队长,脾气性格不好,后来变成地主。最害怕开批斗会,因为我是学生,在下面观看受教育。甚至叔叔们结婚也不敢参加。有一次叔叔结婚,被大队支书陈玉明路过发现,就让爷爷奶奶等老一辈跪在桥上,说是非法聚会,那时的空气让人不寒而栗!不过当时的恶人后来也没好到哪里去,要么病死、要么光棍、要么非正常场死亡,后代也没见好到哪去。可能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979年的8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泌阳一高。在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刚刚于1977年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在这里我幸运的又遇上一位恩师——赵巨山老师,是他让我的理想变得更加充盈和丰满。“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单调的高中生活因有了赵老师数学课上精彩的“板书”而变得丰富和多彩。黑板上看似他随意的一个或几个字、一个图,到下课时总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板书,随意的字、图和彩色粉笔的应用都在标注着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整的板书结构就像一幅整齐的画卷。他微笑中隐含有威严,威严中透露着亲切。在他的影响下,一天天“爱”上数学的我注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1981年9月我如愿考入驻马店师范,数学成绩98分(满分100分)。
这么多年来,当被我曾经视为至关重要的“牛顿定律”、“微积分的概念”离我渐行渐远,赵巨山老师徒手画圆的一幕却深处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用小拇指按着黑板做圆心,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一支粉笔按逆时针方向画一条优美的园弧,一个个引领着我、圆我梦想的圆就呈现在我的面前。
从驻马店师范毕业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年,我18岁。回到赊湾一中,两年后又考到河南大学离职进修数学专业。毕业后我回到了县重点中学——泌阳一中。我和周彩琴老师成了同事。在周老师的影响下,我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我单为人相处等等都受益匪浅。我的徒手画圆也越来越“圆”,也成为我的学生的永久的记忆。能作为优秀生在毕业时被分配到县城重点中学,并委以担任“强化班”(当时按成绩高低分为强化班和普通班)班主任的重任,并且学校领导指定让德高望重的高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周彩琴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说实话,能有这样的待遇,是我一生的荣幸。为了回报学校领导的厚爱,不辜负全校老师的期望,当时凭着年青人的朝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两个班的数学课,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还要带一个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外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完成备课、听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学校规定的常规工作外,经常利用中午和节假日休息的时间找学生谈话、谈心,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钟。那时晚上不坐班,但是在周老师、王潮海老师等带领下我们都自觉的晚上批改、备课、辅导。
“高难度的知识内容,高强度的死记硬背,高频率的考试练习”,成为当时课堂教学中普遍的风景。由于应试教育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推崇的教育方式,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做题和对习题的研究是当时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最主要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虚心向周老师等老教师学习,从听课到备课,从上课到辅导,努力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并在轻松活泼中接受知识。为了准备一堂课,经常要查找许多课外资料,斟酌每一道例题,直至写出完整而全新的讲稿。由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课堂教学得到了学校领导、同行、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十几年艰辛的磨砺,凭着执着的追求,我成了泌阳教育战线上的知名教师。艰苦、繁重、长期、扎实的教学实践更为我今后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9月,学校任命我为泌阳一中党支部副书记,96年调到泌阳二中任副校长。上任后,我积极配合校长,狠抓日常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迅速转变学风。同时,我仍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1999年12月,调到泌阳三中走上了校长工作岗位,这才不再兼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谙熟了初中阶段各个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环节、教育规律、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做一个好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不管工作有多忙,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身先士卒,坚持任教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我们泌阳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泌阳最早的中学,几十年来一直是泌阳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各项工作中一直是泌阳教育的领头羊。但是,近几年来没有正规的大学生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教师逐渐老龄化。数十年来我们学校周边一直是泌阳经济文化娱乐中心。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规划区框架的北移及拉开,我校越来越处于老街偏僻巷道,逐步边缘化。再加上新学校的建立,周边学校的崛起,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提升办学档次,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新的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更新理念,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2004年秋期新的课程改革在我校七年级全面铺开,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对新课改的意义认识的局限性,我们还处在一个较低层面的摸索阶段。教师们尽管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一到课堂上就放不开,总怕学生不会,不多讲就是不放心,以至于扛着课改的旗帜实际上实施着应试教育,穿着新鞋依然在走着老路。还有一部分教师也知道新课改的好处,就是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去体现,不知道如何才算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有的为了模仿变成了邯郸学步,这样一直困扰着新课程的推广。鉴于此情,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每年派出部分人员前往洋思、杜郎口、东庐、永威、开封、郑州、市二中、确山、遂平等地参观学习。从杜郎口我们学到了如课堂抢答、小组合作等有益的东西。在永威我们深入早操、课堂、餐厅、寝室、会议及各处室,亲身感受永威的管理、永威的课堂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给我深深的启示是:强化自主学习,培养探究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大有益处,也使我感受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宰。
无论是杜郎口,还是永威,照抄照搬他们的方法不一定符合我校的校情,不能踏着典型的脚印一步一趋。那么,又该怎样踏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学习先进经验最主要的的是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们课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探索,摸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而在此时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一位同学因厌学经常玩手机看小说被老师多次批评教育,当再一次在课堂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而被告知请家长来校配合教育,结果孩子在回家后喝农药自杀,而母亲在看到孩子自杀后悲痛欲绝,也服药自杀。惨剧发生之后再去问责教师的管理方法,问责母亲的教育方式,问责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问责孩子在学校的受挫折教育已挽回不了两条鲜活的生命,它给我们带来悲痛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深的思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师越来越难当”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和感叹。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围墙无法阻挡从社会角落吹过来的某些不良习气,社会上许多不良的现象无时不在冲击着校园这方净土,伴随着网络文化的蔓延与发展,独立意识,叛逆情绪,蛋壳心理已成为当下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单亲家庭,留守孩子,隔代抚养,“蜜罐宝贝”急剧增加,崇尚自我,价值多元,性格怪异,贪图安逸,追求时尚,放荡不羁成为部分学生的人格特征,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困惑:“新时期,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新时期的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应试教育之痛,孩子们何时学海无涯“乐”作舟?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一副重担压在我的心上,但我知道,那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前行的沉甸甸的责任。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在教育的征途中我不能止步,我应该带领我们全校的教职员工踔厉前行。于是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为目标,我和老师们一起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成长教程》,培养“充满爱心教育学生,充满爱心管理学生,充满爱心服务学生”意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工程”。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我又先后在郑州,上海,开封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向高金英老师学《做有价值的老师》,向丁榕老师学习“科学育人、艺术育人、情感育人”,向河南教育学院任民教授学习《和谐与教师专业发展》,与河南教育学院张彦君教授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向武汉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副主任、管理学博士田恒平老师学习《班级管理—如何无为而治》,向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冯恩洪学习《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与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老师一起走进《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南京市优秀班主任“老板老班”陈宇一起《寻求直达学生心灵的教育》,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如何进行赏识教育,更是聆听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全国著名德育专家、中国科协学会管理中心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会长孙学策老先生的《德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桢教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百校联盟秘书长任景业老师“研读课标的建议”等等,每一位专家、教师的讲座都还历历在目,他们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深深打动着我,感染着我。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甚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使我获益匪浅。聆听着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享受着高层次的理念讲座,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在与各位专家、教授的思维碰撞中,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理念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讲座使我感觉到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不仅仅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更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身为数学学科的骨干和领头人,我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而是联系老教师、培养年轻人。多年来我带着一个年龄结构完整的教学梯队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自身成长进步的同时我又在校内开展培训,促使广大教师师德素养,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而对学生的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安全与幸福携手,文明与美丽同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同学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开展各种有益于同学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德育处主抓推行的“雅行教育”,把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学校活动,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相结合,教导处着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广泛开展班级和校级兴趣活动“第二课堂”相结合,举办多种形式的书画展,《弟子规》国学诵读比赛,“辩论会”等,营造发展爱好特长和展示才华素质的良好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
树立全面的育人观, 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的同时,我和老师们又始终奉行“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在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和学校老师师德修养的同时,我又带领着全体教师深化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书籍,学习了建构理论、多元智力等理论,并且坚持勤做读书笔记。叶澜教授说:“写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而写三年反思就可能会成为名师。”孔凡哲教授说:“教师成长=丰富的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行为改进+及时提炼。”不难看出,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中的强劲动力。
伴随着一步一步走进新课程,我更是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孔凡哲教授作为《新课标》的制定者,对《新课标》全方位的解读,让我对新课程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2011课程标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双基”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四基”誉为《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的神来之笔。 “两能”转化为“四能”“单项思维”变为“复合思维”及“四维目标制定”。《标准》中以课程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教学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目标的三维提法,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讲的三维,其实不是新课标的提法等,这些都清晰地要求我们教师及时跟上课改的步伐,切实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高标准引领下,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使人人都能感受教育的深刻意义。对于数学学科,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数学内部的规律化,数学内容的现实化,体验数学具有的独特魅力。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开始了对孔凡哲教授提出的《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大胆尝试。我在先后学习了《新课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等。并认真研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中的重要章节。我们明确了在教改中“要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是对学生价值的充分体现,也是对他们人格的高品位的尊重”。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亲和力增加,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这次课堂改革的一个亮点”。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我把这次课改的目标牢牢锁定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上。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论支撑,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我的研究目标是:①颠覆旧的课堂模式。②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④形成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配套机制,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确定研究对象后,我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1年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借鉴的工作思路,根据课堂程序和教学规律,经过组内讨论、课堂实际应用、修改、再应用、再讨论。反复论证推敲,最后我把课堂分为六个环节,并以“1”作为六个环节的配套工程,构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于是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合作、互探‘6+1’教学模式”。当这一模式初具雏形且进行尝试性运用时,我邀请了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来校指导,针对这一新的课堂模式,我制定了新的教案的基本格式、听评课制度,然后再指导教师上课,组织教师再评课、再生成,进一步丰富每一环节的内涵和注意事项。现在这一模式基本形成,并在我校全面推开。同时在学校内部建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新课改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推门听课制度,建立课堂反思交流与评价机制等,为实施这一课堂模式保驾护航,确保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我们泌阳一中“自主、合作、互探‘6+1’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环节由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探、应用示范、训练深化、总结感悟六部分构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教师在新课引入时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揭示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探,对学生自学、合作互探了的例题用投影给出规范的书写步骤,加深学生对规范步骤的理解,无需教师再讲一遍,也节省了时间,训练深化则是当堂训练的延伸和知识拓展,以上环节结束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再由教师根据发现学生的漏洞,进行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认知。六个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外加一个贴心的课外辅导,对优等生的拔高辅导和对学困生的补缺辅导,极大的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课后每位老师都要写教后反思: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的机智,写学生的创新,写自己的更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高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录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这些反思的总结也为我们撰写论文、课题立项、发表作品等提供了素材,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研、教的结合也为学校的“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奠定了基础。
依据“6+1”教学模式,我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举行了一节公开课。利用巴金先生给我们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日出奇观《海上日出》引课,用幻灯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近似圆的太阳和地平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利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散文段落和浓郁数学气息的实例,创设出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画面中出现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的引入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方向,为课题的探究成功做好了精神上的准备。
然后安排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在学生明确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之后,给出练习题组,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进行深化训练,并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迁移,让学生发现哪些量决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最后教师总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用数学眼光解读文学诗词,将别有一番意境!请同学们慢慢享受这份别样的美吧!
本节课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参与、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成为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利用情景引入,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去总结,把静态的知识结构,生动形象地融入动态教学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在探索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历经挫折,但是风雨过后是彩虹。“自主、合作、互探‘6+1’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全面推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稳固全县前列,我县教育教学在全市也名列前茅。
目前我们正在“自主、合作、互探‘6+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广使用“输出课堂”,已初见成效,正在全校推广。

“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探索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生成智慧。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硕果累累。我主持驻马店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研究》,2006年获市优秀课题。正在主持驻马店市调研课题《“单亲家庭子女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已通过市科研课题规划组审批,完成了四个阶段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于2013年11月结题。拟主持科研项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该项目日前已经立项,预计2014年6月结题。2020年至今有多篇论文发表、多次作为主讲专家对全市教师进行培训,所辅导教师多次在省市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辅导教师。
我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是教师这个舞台给了我演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成就了我一生的理想和事业,我的人生因此而精彩。 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课,向重点中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多次被河南省数学会和河南省数学竞赛委员会评为省“优秀辅导员”。 我曾多次被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在教学中,我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教学基本功,在省、市岗位大练兵成果展示及教改研讨课、优秀示范课活动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获省论文二等奖、《弦切角》获省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9月《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驻马店市教体局基础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2010年9月《数轴》获驻马店市教体局基础教研室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1年9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获驻马店市教体局基础教研室优质课辅导奖。在工作中我还积极承担为全县中学教师培训的任务,多次参加教体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多次到偏远乡镇巡回讲课,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在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我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连年被驻马店市教体局评为优秀校长,得到了全体学生以及老师的好评。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曾这样说。一路走来,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他们对我们学校发展建设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学校硬件设施配备上的强有力保障。一路走来,离不开我的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团结协作,离不开孩子们对我浓浓的爱,是他们给了我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感谢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个人。
然而在近距离领略了刘志春、王红、罗建平、刘晓玫、刘乐才等老师的课堂风采,近距离聆听左敬亮老师、任景业老师、孔凡哲、鲍建生等老师精彩的报告,有机会与国内顶级数学教育专家、名师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亲耳聆听他们的讲座与报告,我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感动于这些专家和学者能对数学教育的执着与追求,震撼于这些大师带来的最新最前沿的理念和成果,折服于他们丰富的教育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折服于他们“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行能达其愿、笔能行其文”。身在高峰始觉寒,我知道,我与国家一流名师还有很远的差距,尤其是文化积淀上的差距。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以前我们常说,“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流淌不息的泉水”,否则就无法满足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求知欲,无法驾驭开放的课堂。全国名师窦桂梅、孙双金、李永正、薛法根、支玉恒、魏书生、李镇西等每一位成名的老师,无一不是爱读书、善积累的人。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可以说,这些名师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专家培训让我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自己,名师引领使我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而要缩短与国家一流名师的差距就要不断汲取营养,用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把学习当成自己终身的习惯。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有思想才有高度和深度,才能使我走得更远。
罗丹告诉我们“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说“当所有这些人的幸福相加,就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幸福”。从教30年来,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我工作着,我成长着,我收获着,我快乐着。我要用一生的精力,去追寻充满智慧的教育,我要用心雕刻时光,与我钟爱的事业相守一生,我知道用心付出的地方就一定有奇迹,用心付出过,就一定能营造出教育一片绚丽的天空。我知道自己很平凡,但是一生用心为教育事业奉献出我的一切,我无怨无悔。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记事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