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14个清热泻火中药方剂

    更新时间:2019-04-22 16:28:59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
摘要:14个清热泻火中药方剂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清热泻火的食物主要是莲藕、芹菜、西红柿和甘蔗,莲藕:性味甘寒、可清热止渴、润肺滋阴。莲子

14个清热泻火中药方剂
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清热泻火的食物主要是莲藕、芹菜、西红柿和甘蔗,莲藕:性味甘寒、可清热止渴、润肺滋阴。莲子心、莲藕切小块,与半颗去皮并切小块的水梨熬水,加入冰糖可食。可改善口干口臭,助清心安神、入眠。芹菜:性凉微寒、味甘苦,缓解心火旺盛。将适量芹菜、苹果榨汁,加开水及蜂蜜喝,可降火气、降血压。西红柿:性味甘酸、微寒,可消食积、解渴,改善发热烦渴。取小西红柿、半颗奇异果、适量低脂酸奶或水榨汁,至带颗粒状饮用,可清热止渴、助降心火,并具健胃功效。甘蔗:性味甘平,可利尿、清热、止渴。取绿豆加水煮40分钟至软烂后熄火,将汤倒掉,再将绿豆加甘蔗汁搅和即可饮用,可利尿、消暑解毒。
小编根据“清热泻火”搜索到14条中药方剂,这些清热泻火中药方剂中,有些是可以通便的、有咳嗽的,有益气生津的,有养血祛风的,有凉血解毒的,有平肝止痉的,虽然都是清热泻火的,但是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效果,下面小编将收集到的方剂整理分享给大家。
方剂一、黄连解毒汤
规范名:火剂汤(《脉因证治》卷上)、三黄解毒汤(《医学心悟》卷六)。
出处:《肘后方》卷二
处方:黄连9克,黄柏、黄芩各6克,栀子14枚。
主治:清热泻火。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渴,口燥咽千,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煎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备注: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从膀胱而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盛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然非实热,不可轻投。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补。
方剂二、清瘟败毒饮
出处:《疫疹一得》卷下
处方: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12克,(小剂)6~12克,真川连(大剂)12~18克,(中剂)6~12克,(小剂)3~4.5克,生栀子 、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鲜竹叶、甘草、丹皮。
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湿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气血两燔,高热狂躁,心烦不眠,或神昏谵语,头痛如劈,大渴引饮,咽痛干呕,发斑吐血,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表现为气血两燔症状者。
用法用量:石膏先煎十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煎,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分二次服。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裂,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者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若斑一出,加大青叶,并少佐升麻1.2~1.5克,大便不通,加生军;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郁,加川连、枳壳、桔梗、瓜蒌霜。
备注:本方为综合《伤寒论》白虎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之芍药地黄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之黄连解毒汤等三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石膏合知母、甘草以清阳明之热;黄连、黄芩、栀子三药合用能泻三焦实火;犀角、丹皮、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化瘀;连翘、玄参、桔梗、甘草清热透邪利咽;竹叶清心利尿,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既清气分之火,又凉血分之热,是治疗气血两燔的主要方剂。
方剂三、猪肾荠苨汤
规范名:石子荠苨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猪肾1具 大豆27克 荠苨 石膏各9克 人参 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绵裹)知母 葛根 黄芩 栝楼根 甘草各6克
炮制:上十二味,哎咀。
主治:补肾养阴,清热泻火。治强中,阴茎长兴盛,不交津液自出;消渴病后发痈疽。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猪肾、大豆取2升,去滓,下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服,渴乃饮之。下焦热者,夜辄合一剂,病势渐歇,即止。
备注:此方用白虎等清凉之剂,加入猪肾,大豆、磁石,引诸清凉人肾,且急服之,凡热炽盛于上、中、下三焦者,在所必用。
方剂四、栀子粥
出处:《养生食鉴》
处方: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炮制: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主治: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用法用量: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禁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方剂五、白虎承气汤
出处:《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生石膏24克(细研),生大黄9克, 生甘草2.4克, 山药12克,元明粉6克, 陈仓米9克(荷叶包)。
主治:清热泻火,通便。伤寒阳明病,邪火壅闭,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水煎,元明粉冲服。
备注:本方为白虎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一清胃经之燥热,一泻胃腑之实火,为胃火炽盛,液燥便闭之要方。
方剂六、大安营煎
出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生地3钱,川芎8分,秦艽1钱,黄芩1钱,丹皮1钱5分,焦栀1钱,川断1钱5分,薄荷8分,甘草5分,茯苓1钱2分。
主治:清热泻火,养血祛风。主治妇人血热或营分有风。
用法用量:血色紫,经量过多,加黑黄柏1钱。
名家论述:方以四物汤、川断养血,丹皮、焦栀、黑柏、黄芩清热,茯苓、甘草泻火,秦艽、薄荷祛风。养血所以固其本,清热泻火祛风所以治其标也。
方剂七、犀角散
出处:《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黄连 大黄 芍药 犀角 甘草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骨蒸发热,皮肤枯干,痰吐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焦,盗汗烦躁,睡卧不安,或时喘嗽,饮食无味,困弱无力,虚汗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时温服。
备注:原书云:上证先用茶调散轻涌讫,次以导水丸、禹功散轻泻三五行,后服本方。
方剂八、白虎加人参汤
规范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处方:知母18克, 石膏30~45克(碎,绵裹)甘草(炙)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主治: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备注: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方剂九、冬地三黄汤
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麦冬24克,黄连3克,苇根汁100毫升(冲),元参12克 ,黄柏3克 ,银花露100毫升(冲),细生地12克 ,黄芩3克 ,生甘草9克。
主治:养阴生津,清热泻火。主治阳明温病,邪热伤阴,无汗,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以小便得利为度。
方剂十、柏叶蜜
出处:《中华儿科》
处方:鲜侧柏叶500克,蜂蜜100克。
炮制:每日取新鲜侧柏叶,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约2000克,煎取1000克,去渣,然后加入蜂蜜100克,和匀即可。
主治:清热泻火。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用法用量:1岁以内每次10~15克,1~3岁15~30克,4岁以上30克。
方剂十一、三叉汤
出处:赵锡武方
处方: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赤芍12克,钩藤12克,苍耳子12克,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黄芩9克,荆芥9克,薄荷9克,甘草9克,全蝎6克,蜈蚣3条。
主治:清热泻火,平肝止痉。主治肝阳上亢,风火上扰。(三叉神经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十二、太清饮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知母、石斛、木通各4.5克,石膏(生用)15~20克。
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治胃火烦热,呕吐口渴,发斑发狂。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200毫升,温服或冷服。
方剂十三、清肾汤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焦黄柏10克,生地10克,天门冬10克,茯苓10克,煅牡蛎20克,炒山药15克。
主治:清热泻火,滋肾养阴。主虚火迫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十四、三补丸
规范名:三黄丸(《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出处:《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黄芩、黄柏、黄连备等分。
炮制:上药为末,蒸饼为丸。
主治:清热泻火。治上焦积热。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养生知识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