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闻作品助力社会善举大爱 ——简评王有震的新闻作品
更新时间:2024-04-25 16:19:55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
摘要:以新闻作品助力社会的善举大爱,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新闻人孜孜以求、倾力而为的实践和作品内容之一 。王有震就是这些新闻人中的一个,
以新闻作品助力社会的善举大爱,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新闻人孜孜以求、倾力而为的实践和作品内容之一 。王有震就是这些新闻人中的一个,也是一个以新闻作品助力社会善举大爱的模范实践者和优秀传播者。 王有震是我们新闻队伍里一位老兵。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乡镇工作或是退休后居住县城,每年都是以几十篇、上百篇的新闻作品上稿量成为泌阳县新闻队伍中的佼佼者,曾数十次获奖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成为我县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组织推广者之一。尤其致力于用新闻作品助力社会大爱善举,并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好人。 循着王有震新闻工作实践足迹,回望审视他的新闻作品,我们就能看出几十年来他的主要新闻成就及作品亮点、就是始终以社会的宽广角度、注重挖掘身边平凡人物的思想闪光点,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命运,关注报道宣传平凡而又伟大人物的大爱善举。
无论是英雄人物郭彦生、好人张喜风、见义勇为吕绍军、深山执教徐云玲等诸多普通人的侠肝义胆、还是为赵圆圆等诸多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及遭遇不幸家庭成员的善德施救爱心奉献,都能被他发现、及时采写报道。并注重挖掘出他们因施爱与人,从而足以影响或改变受益人生活命运的、具有时代价值观影响意义的精神风范。
一次见义勇为就挽救了一个家庭,一次爱的善举就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轨迹等,重点呈现他们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10多年来,经王有震新闻作品宣传推荐、先后有10多个被评为中国好人、7个被评为河南省好人,有力展示了他们的人格胸怀、奉献精神和榜样力量。同时,经过各级新闻媒体的接力报道,使他们的事迹在社会得以广泛传颂,精神得以传播,榜样得以学习,形成了很好的新风正气氛围,助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也充分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义务和新闻作品的社会作用。
王有震在采写报道这类新闻事件中、很好的把握了题材的角度和力度,以满怀的激情热情和亲情去写好每一个善举大爱人物的成长历程,高尚情操及感动心魄的行为实践。让事实说话,让事实去感动人影响人塑造人。不是去拔高他们的形象,增加他们的光环。并以自己具备的新闻素养、新闻知识和娴熟的题材驾驭能力,恰当的叙述处理方法、在我们和广大读者面前立起了一个个可亲可敬可学的楷模群体。其榜样的力量也濡染感召着我们的心灵和有助于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另外,王有震在一系列反映被大爱义举救助、和被社会力量扶持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作品中,也不是刻意叙述那些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的窘迫生活和不幸命运的痛楚。而是兼写出他们对改变生活命运的积极抗争,写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幸福的美好憧憬及对未来希望的自信自强,写出了给他们一点阳光就灿烂的笑容。从而不仅唤起了社会大众的良知良能和爱心奉献,也把他们对施援大爱善举之人的感恩、外延到对这个社会的热爱和感恩图报。使他们真切感到了不仅来自社会个人、还有来自于社会各级党和政府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也激发了他们对新风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努力实践。这些应该就是王有震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以求的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更是他新闻作品的根和灵魂。也体现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够努力融入社会融入人民,勇于担责的新闻人应有品质和职业道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王有震能被评为“中国好人”也是实至名归。这也是我们对他几十年来的新闻实践总结和阅读他系列新闻作品带给的启发和感悟。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是伟人毛泽东说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王有震在以新闻作品助力社会的大爱善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也为我们新闻同仁树立了榜样,争得了荣誉,这是可喜可贺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踔厉奋发新时期。在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创新业开新局的形势下,我们也相信作为新闻老兵的王有震,也一定会有新的政治高度新的新闻思维、新的正能量作品,新的担当作为。我们期待也衷心祝福他!
作者简介:闫照有,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曾任泌阳县杨家集乡广播站站长,县电视台总编室编辑,《泌阳报》编辑。现为驻马店市老记协泌阳分会会员。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记事 的相关资讯:
-
无相关信息